大河网讯“我省文物资源丰富,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众多。但是,因为场地所限,大量文物未能陈列出来与观众见面,也无法很好地起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省政协委员、大河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敬欣表示,相比于建设实体博物馆需要巨大的投资,通过采用数字化、建设网上数字文物展馆的方式,投资相对较小,产生的社会效益却不可估量。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前段时间,我们专程赶赴湖南,考察和调研湖南的文化数字化和文物数字化工作。”李敬欣告诉记者,数字化是让文物更“活”更火的重要途径,创意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据介绍,湖南的文物数字化工作帮助博物馆实现了文物编目统一及标签精细化,通过构建知识图谱、解密文物背后的关系链,让该件文物与其他文物、人物、文化、制度等关系链一目了然,博物馆实现单件文物采集效率提升10倍。此外,博物馆梳理已有数据库,打破空间壁垒,将数以亿计的历史文献和资料编写成问答对话,构建成一个机构化的中华历史文化大模型。
在李敬欣看来,好的创意加上技术赋能,对文物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百姓“百看不厌”“惊喜不断”,才是传得更远、传得更久的“不二法门”。
“文物数字化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项产业。”李敬欣告诉记者,文物和科技融合,能够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质量提升。“只有二者双向融合,才能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加大技术投入
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划了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按照时间表的要求,对照路线图的任务,我省文化数字化建设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李敬欣说,“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推进我省文物数字化和文化数字化工作的实施。”
在李敬欣看来,我省实施文物数字化战略,必须创新机制体制。“文化宣传部门要打破门户限制,通力协作,共建文博‘资料馆’,共享文博大数据库;共建开放多元的文博社区平台,打造中华文化知识分享及IP创作者社区,通过‘AI+个性’彰显文博之美;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建立‘永久合伙共享生态’,孵化中华文化IP。”他说。
“湖南文物数字化之所以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效,关键是有技术人才队伍和资金投入的支撑。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投入最终有了大产出。”李敬欣表示,因此,我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也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培育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
推动我省文物数字化和数字文博平台建设
通过对湖南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文物数字化的调研,并结合工作实际,李敬欣对我省文物数字化提出以下建议——
在服务链上广要素。由省委宣传部文产办牵头,河南日报社、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博物院等部门对接,利用大河网自主研发的红外扫描技术,以追赶先进的加速度,建成我省数字文博平台。完成我省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建成我省文物数据库;利用3D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建设河南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群落线上数字展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NLP技术和河南日报词库,建设河南省主流价值语料库,以大模型和人工智能赋能内容安全和出版安全。
在创新链上精研发。李敬欣介绍,大河网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共同成立了新闻数据与政务数据联合实验室,获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完成了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据了解,大河网现有技术人员80多人,河南日报社整合各媒体技术力量130多人,加强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网络中心、软件所人机交互实验室合作,加强与北京市计算中心、华为、浪潮、阿里、腾讯、APUS等技术公司的合作,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在人才链上强队伍。目前,河南日报社已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北京市计算中心及我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深度合作,拥有河南开封传媒科技学院,初步拥有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全栈技术人才,能够胜任我省文物数字化工作。
“鉴于我省文物数字化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建议省政府重点项目办将此项目列为河南省重点项目,由省委宣传部文产办协调文化、文物部门,将河南省文化数字化和文物数字化工作交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牵头负责,完成我省的文物数字化和数字文博平台建设。”李敬欣表示。(李东宝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