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一头连着居民消费,具有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畅通供需的功能。高效安全的特色农产品流通对于提升农业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江西是全国首个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180多款优质农产品入驻高端商超、餐厅。当前,我省农产品在流通方面还存在着成本高、流通环节多、加工水平低等问题,深入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流通路径,在改善硬件、创新模式与优化组织上下功夫。
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在大中型超市设立农产品直销专柜,在各农贸市场安排农产品自产自销摊位。针对产地位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农产品,引导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对接,采用企业直销模式,降低销售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直供平台+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产品直供配送平台,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户等,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提高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助力农户增产增收。在充分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大型电商平台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深度合作,借助“互联网+流通”的信息优势和连锁经营的品牌优势,大力推广产地直供等新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
加强数智化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道路、冷链运输、冷冻冷藏等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产品流通条件大大改善,但对流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投入仍不足。对此,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经营体系智能化,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促进农业交易市场数字化建设,推动农业经营体系各环节互联互通、设施共用共享。完善乡村智慧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冷链流通能力,促进城乡配送体系物流、快递、商贸和运输等企业的合作,提高物流统仓共配的效率和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并引导企业建立农产品数字化流通体系,发展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流通主体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深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工程,推动农产品销售实体和虚拟、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扩大网上交易规模,推行新型消费模式。破除企业“数据孤岛”问题,实现科技赋能,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大力推动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竞争力。目前,江西农产品多采用腌制等附加值低的生产方式进行加工,精深加工方式应用较少。此外,虽然我省农产品品种丰富,但是只有少数如南丰蜜橘、赣南脐橙有知名专业品牌,大多数农产品没有专业品牌,或者虽有专业品牌,但是知名度和影响范围局限于所在县(市、区)。对此,一方面,要重点扶持农产品登记主体、相关科研院所、农产品加工经营组织等共同研发、创新加工技术,并开办精深加工技术培训班,加强新型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加工企业以食品生产、功能性产品开发等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声量。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和推广区域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组织农产品品鉴会、展览会、农业节庆活动等,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农产品生产过程,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好感度,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与电商平台等互联网助农平台建立合作打开销路,与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合理布局,建立农产品与消费者有效对接的多元化通道。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江西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