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2025“开门红”丨逐梦“星河”资阳有“动力”——写在四川首枚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之际

谷神星一号(遥十六)火箭发射。王衡摄

“三、二、一,点火……”北京时间1月20日18时11分,“资阳造”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遥十六)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任务代号:OnYourShoulders)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云遥一号37-40星、吉天星A-05星共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四川首发下线并成功发射的民营商业运载火箭,标志着资阳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新突破,正式跻身商业航空航天器生产服务行列。

造车的资阳造出了火箭

隆冬时节,资阳临空经济区一处薄雾笼罩的山坳里,两发直径1.4米、长20米的火箭横卧在资阳新一代飞行器总装制造基地(以下简称:星河动力资阳基地)总装车间内,基地综合部负责人张家驹正带领团队紧张总装第3发“资阳造”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

谷神星一号是国内第一型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商业运载火箭,国内发射成功次数最多。张家驹透露:“今年上半年二期场地将启动建设,全年计划完成6到8发谷神星火箭总装。”

星河动力资阳基地。

不远处,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的试验中心内,各种实验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这是全省首个专注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的新型研发机构,由资阳与航天三院共建,投用后将为资阳的航天梦提供强大支持。

商业航天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增长极,市场潜力巨大。四川省发布的2024年产业新赛道名单里,资阳成为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赛道的首批“赛手”。

资阳,这座以造机车、汽车闻名的西部城市,为何要“箭”指苍穹,逐梦“星河”?

“从形势来看,发展商业航天重要而紧迫。”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龙开聪表示,按照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频轨资源“先到先得”,无论是航天国家队还是商业航天,都在积极发力,提升发射能力。商业航天成为抢占太空领域战略竞争的制高点。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加快了卫星互联网组网,并开展了地面试点应用。”龙开聪说,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产值超过2万亿。国内多家商业航天公司、地方政府纷纷推出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星座计划,掀起“卫星热”。

2018年以来,省内成都、绵阳、眉山等地也纷纷抢抓布局,逐鹿商业卫星研发制造赛道。

火箭箭体卸车。星河动力供图

伴随着卫星热而来的,是“太空快递”业务的激增。据了解,我国未来商业发射任务量巨大,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百奇说,随着卫星发射需求迅速增长,单靠“国家队”火箭运载能力已无法满足各种卫星发射需要。民营火箭公司研制的小运力、低轨发射火箭,为卫星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火箭是一种运力,当我们运力足够大的时候,才能进一步加快我们的卫星组网。”北京亦庄工业研究院院长刘寅认为,资阳引进星河动力这样的头部企业,大力发展火箭研发制造,正是抓住了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关键。

发展商业航天资阳凭什么“一飞冲天”

商业航天产业,就像是一个高大上的“科技俱乐部”,技术、智力和资金密集。作为资源、人才有限的地级市,资阳凭什么在这个俱乐部里崭露头角?

“在天府机场落地后,坐地铁20来分钟就到研究院了。”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部部长颜绘洁经常往返北京资阳两地。对她而言,便捷的交通是她选择资阳就职的重要原因。

火箭组装。星河动力供图

坐拥地铁、紧邻机场,高铁高速交织成网,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像颜绘洁这样的年轻人才成为“新资阳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除了“地利”,还有天时,更在人为。面对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资阳坚持向“新”而行,积极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包括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从2022年12月签订项目落地投资协议和股权投资框架协议,到2024年12月31日第3发谷神星一号火箭进厂总装与测试,星河动力项目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展现出资阳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信心决心。

“资阳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贴心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政府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四川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品说道。

逐梦星河,资阳谋定先手棋:以星河动力和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航天电磁发射实验中心)为龙头,重点发展运载火箭、新型火箭发射技术,促进更多配套企业入驻资阳集聚发展,做强商业火箭产业链,打造资阳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我们将依托航天电磁发射工程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的成果,带动先进制造、电力电子、新能源、信息装备等产业发展落地,推进‘沿途下蛋’产业拓展。”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魏钊光表示。

如何后发赶上专家建议做强配套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作为后发地区,资阳如何在激烈的商业航天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采访中,专家们给出了不同角度的建议。

星河动力发射火箭合集。星河动力供图

“整体而言,国内商业航天还属于早期起步阶段,离成熟和爆发还有一段距离。”刘寅说,特别是民营航天企业,亟须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的扶持,“要像呵护小树苗一样去呵护我们的企业,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此外,刘寅还建议,还需配套相关产业联动,可以探索将周边配套连点成线,最终形成网状产业带,因为“孤零零的企业难以存活”。

“通过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计划,完善本地产业链配套。”龙开聪也建议,资阳可以重点发展火箭部件生产和总装,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此外,还应重点推进火箭可重复利用技术研发,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资阳虽起步晚但起点高,属于引进型产业。”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监事长韩周安认为,资阳可利用成渝地区航天产业链成熟、西昌发射地距离近等优势,专注火箭制造领域,优化设计,降低成本,提升市场份额,助力四川省航天产业能级提升。

逐梦星河,资阳已迈出坚实一步。从引进头部企业到构建产业链图景,从政策扶持到汇聚人才,资阳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创新实干”的决心,在商业航天的新赛道上,奋力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全媒体记者白栗宇李梅韩成玺陈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