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衢州,有一条风光带,它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串联,更是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和改革集成的平台,这就是“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它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衢江、常山港、江山港两岸,讲述着一个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共富的传奇故事。
缘起:绿水青山间的创新探索
2019年,衢州市委、市政府为强化市县统筹、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利用好衢州区域内沿江、沿港的空地,启动了“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这条风光带沿着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石梁溪和庙源溪“一江两港三溪”延伸,总长约280公里,覆盖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途经47个乡镇(街道)、377个村,覆盖了全市11%的土地面积和40%左右的户籍人口。
这条风光带,综合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文旅、生产、生活、康养等要素资源,以高效的要素配置全力推动区域发展,成为一条融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共富带。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秦财华表示,表面上这是一条风光带,内核却是集聚各个要素、汇聚各项改革措施的产业带,它既是产业升级平台,也是城乡融合载体,更是集成改革抓手,为乡村共富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激活: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随着“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的建设,衢州的产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纷纷依托风光带,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江山市食用菌产业园、柯城寿光现代蔬菜产业园、龙游县国际花菇共富产业园……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风光带还注重文化的挖掘与传承。龙游县的姜席堰有着680年的历史,被誉为“龙游的都江堰”,如今已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一员。在风光带的建设中,姜席堰的灌溉渠系得到了修复和保护,其独特的设计和高超的筑堰技艺也得以传承和发扬。此外,各地的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民俗活动等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共富: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共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等措施,风光带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乡村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如今,“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共实施重大项目321个、累计完成投资624亿元。其中,以带为轴建设单体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农业项目52个,布局打造未来乡村86个,推进产业、乡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双柚”、油茶、茶叶三大百亿产业和蔬菜、菌菇、畜禽、渔业等特色产业,还落地龙之梦、奥陶纪等一批文旅项目,带动带内农民收入高于县域平均水平1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行政村占比达60%。
“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已经成为集田园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产业带,成为织在绿水青山间带动农民增收的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