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时,南宋君臣不顾金国的苦苦哀求!与蒙古帝国完成了海上之盟,1234年,金国

惜影如情 2025-01-22 15:03:46

宋理宗时,南宋君臣不顾金国的苦苦哀求!与蒙古帝国完成了海上之盟,1234年,金国精锐损失殆尽!再无有生力量对抗蒙古,随即退到了蔡州城下,金哀宗冒雨出来慰问将士,使得全体军民斗志昂扬。蒙古大军几次攻打蔡州都被打退,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决定不再强攻,围困蔡州城。 1232年,随着金国的逐渐衰败,蒙古帝国决定采取一项关键行动,借道南宋进攻金国。这个决定标志着南宋政府的一个重大抉择,在那时,宋朝已经深陷两难困境。自从靖康之耻后,金国对南宋的压迫未曾放松,而蒙古帝国的崛起则改变了这片江山的格局。 自北宋灭亡以来,金国一直是南宋的最大威胁。虽然南宋并未彻底恢复北地,但金国在北方对宋的攻击却始终没有停止。 南宋朝廷深知,金与宋之间的恩怨错综复杂,单凭一方的弱化并不能带来根本的安全。于是,南宋政府在多年的战斗中,始终对蒙古的“借道”提议保持抵触态度。 蒙古的要求并不复杂:借道南宋,从背后攻打金国。蒙古帝国的创立者成吉思汗在临终前便曾将这一战略提上日程,他深知宋金之间的历史仇恨,认为利用这层矛盾对蒙古的胜利至关重要。起初,南宋政府坚决拒绝。 对于宋廷来说,金国虽然威胁未曾消失,但更大的威胁来自于蒙古。南宋朝廷担忧,一旦允许蒙古借道,不仅金国未必灭亡,反而可能带来蒙古帝国的强大威胁。而且,历来蒙古人对南宋的态度并不友好,双方之间的敌意由来已久。 即便如此,南宋并没有立刻与蒙古翻脸。在金国强势的边境防御下,蒙古军队进攻的难度加大。金国采取了“据关守河”的策略,将力量集中在黄河一带,重点防守潼关和河洛地区。 然而,蒙古并未放弃,尤其是在成吉思汗去世后,继任者们依然坚持这一战略。南宋并未对蒙古的请求作出积极回应,反而在金国的一系列侵扰下,南宋的边防压力逐渐增大。 到了1232年,局势发生了变化。金国在持续的战斗中逐渐失去了兵力和势力,蒙古在南方不断扩张,逼近金国最后的防线。而南宋政府内部,对于继续对抗金国与迎接蒙古压力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分歧。 尽管之前一直抗拒蒙古借道的要求,但面对金国最后的抵抗,南宋政府终于意识到,若不联合蒙古,金国很有可能通过进一步的反扑恢复力量。 最终,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托雷率领的蒙古军队,在1232年得到了南宋的默许,顺利借道南宋,进军金国。托雷部队在三峰山一带与金国主力展开决战,经过一场惨烈的战斗,金军主力最终崩溃,金国的灭亡几乎成定局。 面对即将灭亡的金国,南宋政权的处境变得愈加复杂。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威胁,但其残余力量的存在,却仍然影响着南宋的战略布局。宋金之间积怨已久,金国的灭亡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南宋的战略选择空间。 过去,南宋虽心有不满,却因金国存在,始终未能全力打击其敌人。而金国此时的内忧外患,使得南宋不得不开始考虑新的战略方向,尤其是在金国提出的夺取蜀地自保的计划被泄露后,局势变得愈发紧张。 金国制定的这一计划对南宋来说是无法容忍的。若金军成功夺取蜀地,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战略上,都会对南宋构成巨大的威胁。此时,南宋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与金国保持某种程度的联系,还是果断转向蒙古,寻求一个更有利的战略合作。 面对这种压力,南宋决定联手蒙古,借蒙古的力量来彻底消除金国的威胁。这一战略转变,实际上为南宋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期,也为后续的宋蒙战争奠定了基础。 1234年,南宋的名将孟珙带领大军与蒙古军队会合,联合攻打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这一战,标志着金国的彻底灭亡。 金朝的灭亡,使得南宋不再需要忍受与金国之间的战略牵制,蒙古成为了南宋的新盟友。在这一过程中,南宋的态度和决策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考量:面对金国的最终崩溃,南宋不得不与曾经的敌人蒙古结盟,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尽管南宋与蒙古的联合成功灭掉了金国,但这一举动却并未改变南宋最终的命运。数十年后,蒙古的军队将南宋完全征服,南宋在强大的蒙古铁骑面前彻底覆灭。 与蒙古的短暂联合,虽然延缓了南宋的灭亡,却未能真正改变其命运。事实上,南宋的最终崩溃,更多是由蒙古强大的军事力量决定,而与联蒙灭金的战略选择并无直接关系。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