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携手共同绘就大熊猫美好家园

文/摄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符超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大熊猫那样深得整个人类的喜爱,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大熊猫那样让人们痴情而爱得那样狂热。

11月26日,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倡导各国携手关注熊猫和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深化彼此合作与信任、民间交往与友谊。大会汇聚政府机构、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等熊猫伙伴,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对话交往合作,助力熊猫伙伴同向而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

会上,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大熊猫保护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将与全球伙伴一道,共同推进大熊猫保护合作走深走实。要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效连通扩大生态廊道,优化大熊猫栖息地生境,构建覆盖园区全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适度发展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要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合作平台,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系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要广泛开展大熊猫合作交流,加强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和全球伙伴的合作,共同分享大熊猫保护经验,创建大熊猫文化交流品牌,讲好大熊猫保护故事。

四川省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指出,四川已经形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近75%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四川将进一步深化大熊猫遗传保护、疾病防治、野化放归合作,多措并举加强栖息地保护建设,优化适应大熊猫生存繁育的自然生态环境,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探索发挥森林“四库”功能,推出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扶持发展自然教育、康养、旅游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发挥好新媒体机制,多元放大协同效率,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对外传播符号,打造全球大熊猫文创IP的集聚高地。

大会设论坛分享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魏辅文,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园长斯韦特兰纳·阿库洛娃,法国博瓦勒动物园园长鲁道夫·德洛尔,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德生作主旨演讲。来自国际组织、动物园、媒体等相关单位的全球伙伴围绕熊猫文化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进行平行会议讨论。

会上发布了川陕甘大熊猫旅游线路、熊猫家园文创伙伴计划、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生态守护宣言》并举行公益活动熊猫抱抱计划——守护星星的孩子启动仪式。大会还设置了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等配套活动。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游客带来欢乐

友谊使者萌动全球

在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平行会议“大熊猫文化交流合作对话”中,见证了40年大熊猫保护的作家谭楷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英国老人与大熊猫的故事。

2003年,有一位叫大卫·特纳的英国老人,因患脑部肿瘤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心情糟透了。他的妻子,为了让他开心,就给他读报纸。在当天的《每日邮报》上,他看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幼崽可爱的模样,顿时被逗乐了。原来,老人是一个超级熊猫粉丝,大熊猫唤起他童年的美好回忆。

他少年时,曾经在伦敦动物园看到过大熊猫“明”。那胖胖乎乎、憨态可掬的模样,实在令他着迷。后来的50年代,他又见到了大熊猫“姬姬”。

病中的大卫·特纳看到了大熊猫,心情大好。他决心养好身体,去中国成都看大熊猫。他的愿望,得到《每日邮报》的资助。手术之后5个月,特纳在妻子陪同下,来到了情牵梦绕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猫让特纳夫妇乐不可支!他不停地用手掐自己,问自己:“我是不是在做梦啊?这真是大熊猫啊,这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动物啊!”

△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他看见了有的大熊猫或是坐着,或是躺着,津津有味地在吃新鲜竹子;有的大熊猫吃饱喝足,睡在树上晒太阳。而刚刚半岁的幼仔,几个毛茸茸的调皮蛋,打滚,摔跤,嬉戏,一个个滚来滚去,让他眼花缭乱,笑得合不拢嘴。老人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一天!”

老两口玩得很尽兴,直到黄昏才离开。在场的工作人员列队目送他们离开,所有的人眼中都滚动着泪花。大家都明白:特纳,这位一生都爱着大熊猫的人不会再来了。当他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心中还珍藏着大熊猫给他带来的欢乐。

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去欢乐的同时,也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和中国人民的善意,有力促进了民间友好交往,成为中国与各国人民友好的使者。

在中国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每天来看“花花”的海内外游客排起2到3小时长队;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旅俄大熊猫“丁丁”“如意”和它们的孩子“喀秋莎”一家三口幸福相伴;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大熊猫吸引了无数游客,“抽签”与大熊猫见面成为常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观赏大熊猫的游客总数超过10亿人次,举办有数百场与大熊猫相关的人文交流活动。

△大熊猫“花花”

“大熊猫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使者,深受广大日本民众的喜爱。”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副园长富田恭正说,自2011年大熊猫“比力”和“仙女”来到上野动物园后,就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它们的后代“香香”更是风靡日本的动物明星。

雄性大熊猫“比力”和雌性大熊猫“仙女”于2011年抵达上野动物园。二者于2017年繁育了一只幼崽并将其养大,这只雌性大熊猫名叫“香香”。2021年,它们又产下了一对双胞胎,雄性名叫“晓晓”,雌性名叫“蕾蕾”。

“香香”在2023年2月回到中国四川。不少日本民众从此许下了去中国看“香香”的愿望。2023年11月,日本大熊猫摄影家高氏贵博因为“香香”第一次踏上前往中国的旅途。有不少日本旅行社推出前往中国的大熊猫观光旅行团,报名十分火爆。

“大熊猫香香,从日本回国以后,入驻在我们雅安碧峰峡基地。很多日本友人和中国的粉丝都到了碧峰峡基地看望大熊猫。这种爱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大熊猫的保护能够走到今天,不仅有我们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有很多熊猫粉丝给我们的鼓励和参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德生说。

今年,由于“比力”和“仙女”患上了高血压,上野动物园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多次商讨后决定将它们提前送返中国,接受更好的治疗。

2024年9月28日,是大熊猫“比力”和“仙女”返回中国前最后的参观日,上野动物园早上8点20分就有两千多人排队等候,这比动物园9点30分的开园时间早了一个多小时。大熊猫参观的预约在动物园开园前就截止了。在展出的最后30分钟里,为避免混乱,参观仅限于事先通过抽签选定的人员。有超过一万两千人申请这200个能够亲自道别的名额。

在返程当天,大量粉丝聚集在动物园和机场。

“我知道,大多数日本人对它们的回国感到难过,但并没有怨言。”富田恭正说,因为人们明白,中国和东京上野动物园一直都把这两只大熊猫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次送返活动提高了人们对大熊猫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如今,仍在上野动物园的大熊猫是三岁的双胞胎“晓晓”和“蕾蕾”,每天来看望它们的游客络绎不绝。近两年,每年约有350万游客来上野动物园参观大熊猫。通过参观大熊猫,也让日本民众对动物保护更加重视。

在法国,大熊猫同样受到了盛大的、堪比迎接国家元首规格的欢迎。

2012年1月15日,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在法国上演:大熊猫夫妇“圆仔”和“欢欢”乘坐专机抵达了法国戴高乐机场。它们受到了中国驻法大使以及众多法国高层官员的迎接。

“从法国巴黎到博瓦勒,大熊猫引发了极大的喜悦和高涨的热情!自它们到来后,已有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他们惊叹不已。其中包括法国的两位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弗朗索瓦·奥朗德,当然还有现任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他们都因能近距离看到大熊猫而深受触动。12年来,我们一直很高兴能让尽可能多的人来认识和欣赏它们。”法国博瓦勒动物园园长鲁道夫·德洛尔说。

“圆仔”和“欢欢”入驻法国博瓦勒动物园后,在人们的期待中产下了三只熊猫幼崽。

2017年8月4日,“圆梦”诞生了。它是在法国出生的第一只大熊猫幼崽。这一重大消息轰动了整个法国。就在它出生的当天上午,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就打电话给博瓦勒动物园表示祝贺。之后,在大熊猫幼崽出生100天后的命名仪式上,它被命名为“圆梦”。布丽吉特·马克龙欣然答应成为这只熊猫幼崽的教母。“对她以及博瓦勒动物园的所有工作人员来说,那是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时刻!从那以后,布丽吉特·马克龙经常向我询问它的近况并索要照片。她与‘圆梦’之间的情感纽带十分牢固。”鲁道夫·德洛尔说。

接着,在2021年8月,一对双胞胎熊猫诞生了。两只雌性幼崽分别被命名为“欢黎黎”和“圆嘟嘟”。它们的教母和教父是两位杰出的运动员:奥运跳水冠军张家齐和法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基利安·姆巴佩。在2021年11月的命名仪式上,他们前来与这对双胞胎见面,并正式成为它们的教母教父。如今,它们已经三岁多了,依旧给游客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鲁道夫·德洛尔曾多次来到四川。“我曾有机会实地考察,看到中国在拯救大熊猫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些努力应当成为国际物种保护的典范。”鲁道夫·德洛尔说,对大熊猫的保护推动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更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

“十多年来对大熊猫的接待使我们提高了法国公众对珍稀物种保护的意识。动物园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它们肩负着保护以及宣传教育的职责;为了维护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每个人都意识到行动无论大小都很重要。我们每天都在向游客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工作。通过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物种,我们意识到保护工作已成为法国民众关心的问题之一。”鲁道夫·德洛尔说。

对于莫斯科动物园和俄罗斯来说,2023年重磅事件之一就是大熊猫宝宝“喀秋莎”的降生。自从出生,喀秋莎就受到万千宠爱,它的成长也受到无数粉丝的关注。

“动物学家全天候地观察幼崽和它的母亲,记录‘丁丁’的行为和幼崽生长发育的所有变化。动物学家每10天对‘喀秋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中国专家教他们的俄罗斯同事如何与大熊猫宝宝互动。研究人员对‘喀秋莎’进行称重,量尺寸,观察它的成长和发育,并详细描述它在外观和行为上的每一点变化。”莫斯科动物园园长斯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说,喀秋莎很快就习惯了这些常规操作,表现得平静、信赖,并很有兴趣地与动物学家互动。

2024年8月24日,喀秋莎一周岁生日庆祝活动举行。这是莫斯科动物园这个夏季最丰富多彩、最欢乐的活动之一。

莫斯科动物园还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定期举办教育项目和讲座。动物学家们在讲座中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栖息地的保护和工作,详细解释了这些动物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它们的进化以及在生态活动中的作用。讲座特别关注了保护大熊猫种群作出的努力,分享了圈养的成功经验、圈养繁殖的经验,并且讨论了国际合作以及引入新技术监测熊猫健康的数据。

动物园还推出了“莫斯科动物园大熊猫历史”主题展览,讲述了动物园历史上饲养大熊猫的情况,以及“如意”和“丁丁”到来前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让参观者在观看展览之后,理解大熊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既是外交官,又是友谊的使者。

在俄罗斯缪斯公园的“莫斯科2030”论坛节上,成千上万的观众观看了电影《大熊猫的伟大旅程》和《“喀秋莎”,俄罗斯的第一个熊猫宝宝》。电影不仅讲述了这种爱吃竹子的熊猫的习性和可爱特点,还介绍了它们的外交魅力。

“动物园工作人员会定期参加有关大熊猫和它们在莫斯科动物园生活的电视节目,促进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普及养育珍稀濒危物种的科学方法。我们也会深入大熊猫馆舍进行在线直播,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可以观看大熊猫的生活,幼崽的生长和发育,它们的日常活动,以进一步了解这种动物和莫斯科动物园。游客还可以预约导游讲解,讲解员会介绍这种生活在中国的动物,了解它们在中国的待遇,并在莫斯科动物园直接接触它们。”斯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说,莫斯科动物园是一个科学和文化交融的独特场所,这个场所会激发游客对自然和奇迹的深刻欣赏,并且揭示出大熊猫生活的各方面,为促进大熊猫的保护和中国的自然风貌以及大熊猫这一独特物种的保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斯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还表示:“对于我们两个国家的人民来说,大熊猫也不断提醒我们保护自然和携手保护动物世界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非常广泛的科普举措,能够让游客对环境问题以及珍稀物种保护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参与其中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珍稀动物,并且尽我们所能来维护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微妙平衡。我们莫斯科动物园一直致力于去推动这方面的努力,让我们莫斯科和整个俄罗斯的人民都能够意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动物保护方面进行实践,让大家能够在实现科普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神奇的生物对于我们整个地球和自然界的非凡意义。”

“福宝”是首只在韩国出生的大熊猫,它是作为中韩友谊象征的旅韩大熊猫夫妇“华妮”和“园欣”的第一胎宝宝,因而得到韩国民众宠爱,收获了“福公主”“福墩墩”等爱称,是韩国名副其实的“超级明星”。

按照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协议规定,海外新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在2到4岁返回中国,2024年4月3日是出生于2020年7月的大熊猫“福宝”返回中国的日子。载着“福宝”的卡车在韩国爱宝乐园内行驶的一段路面上,布满了油菜花形状的贴纸,上面写着韩国民众对“福宝”的祝福。韩国饲养员姜哲远说,当年到中国接“爱宝”和“乐宝”时,那里盛开着油菜花,此后他每年都会在韩国种植油菜花,让“宝家族”的大熊猫闻到故乡的味道。

△多次承运大熊猫的专机

2024年6月12日,“福宝”正式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与公众见面。“第一天看福宝的队伍从山上排到了山下。”钱琳是福宝的忠实粉丝,在福宝亮相的第一天,她感受到了福宝的人气,“一轮只能看5分钟,第一轮排了一个小时,看完之后又排了第二轮,排了3个小时才看到福宝。”

为了安全起见,卧龙神树坪基地决定适时对“福宝”圈舍实行限流限时参观,每轮参观时间为5分钟。

“福宝”的回国让许多韩国粉丝依依不舍,一度带火了韩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的热度。韩国旅行社还争相推出赴华“熊猫游套餐”。据了解,福宝回到中国的前两周,韩国游客入境中国旅游的搜索增长40%。

钱琳说,6月12日“福宝”开放公众见面后,自己在神树坪基地遇见了许多韩国博主、粉丝,专程从韩国飞过来看福宝。

数十年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架起了一座座友谊金桥。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大熊猫“花花”“香香”“福宝”等已经成为自带流量、拥趸众多的“国际明星”。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大熊猫呆萌可爱、憨态可掬,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是中国和外国友谊的使者和桥梁,推动了中外文化交融和人文交流。

“大熊猫赴境外开展合作,均受到所在国公众的普遍欢迎。我在美国圣迭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英国爱丁堡访问的时候,看到外国民众为了看到大熊猫往往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长队,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给予了精心地呵护。”长期从事大熊猫保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表示,这对促进国外公众进一步了解我国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传播中华文化,增进民间友好交流发挥了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与世界各国持续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不仅十分必要,还意义重大。

“大熊猫这个物种提醒着我们,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我们彼此相处以及对待地球的方式上,我们都需要保持平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荣幸能与中国合作,通过诸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举措来推进保护工作。这些举措将保护工作与教育、可持续旅游以及社区参与联系了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并期待继续与中国以及所有参会伙伴开展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代表处代表夏泽翰说。

全球携手谱写大熊猫保护研究新篇章

圣迭戈动物园是美国最早同中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的机构。1996年首对大熊猫“白云”“石石”抵达圣迭戈时引发万人空巷,被称为是“超级碗、世界棒球决赛和奥斯卡加在一起的一天”,盛况空前。双方合作长达28年,共同研发出“盆盆奶”配方调配等技术成果,将大熊猫幼崽存活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

△大熊猫“白云”

“‘白云’在这里成功繁育六只幼崽,是海外最高产的大熊猫母亲。‘白云’回国五年后,她的外孙‘云川’偕‘鑫宝’重返圣迭戈,这是难得的缘分,更是友谊的传承。”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就大熊猫重返加州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圣迭戈台采访时表示。

魏辅文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参与和美国圣迭戈动物园等机构的合作研究。“在大熊猫国际合作初期,我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还是很低的。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在大熊猫饲养繁育、疾病防治、野外放归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比如,国外合作机构助力我国科研工作者攻克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难问题;我们联合开展圈养大熊猫食物营养、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治疗能力,极大改善了大熊猫健康水平。”魏辅文深切体会到通过合作取得的成效。

同时,国际合作有力地支持了大熊猫野外保护。“通过大熊猫国际合作,我国获得先进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得到野生动物保护的先进技术、专家团队等系列支持,为我国培训了一大批野生动物保护人才队伍,促进了我国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比如80年代中美在卧龙开展的大熊猫野外生态生物学研究,促进了我国生态学的发展、大熊猫的就地保护和人才培养,我是当时的受益者之一。”魏辅文回忆。

△大熊猫“宝力”“青宝”从熊猫基地出发

截至2024年底,中国有44只大熊猫旅居国外。与中国开展大熊猫合作的国家,不仅建设有高标准饲养繁育展示场馆,还组建了高水平饲养医疗和科研团队,并高度重视与中方积极开展保育和科研交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斯萍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先后派出专家组对所有国外合作机构的每只大熊猫健康和饲养管理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的实地核查评估,结果显示:旅外大熊猫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个别健康欠佳老年大熊猫得到及时医疗诊治和良好护理。境外合作机构均按照中方的管理要求和合作协议规定,制定了大熊猫健康监测、饲养繁育和疾病防治等管理规范和技术规程,严格执行每月定期向中方提供健康评估报告,年底提交年度体检报告等制度,大熊猫主食竹来源有保障,食物配比科学合理。”

斯萍还介绍了今年开展的中国—西班牙新一轮大熊猫国际合作情况:在两只大熊猫运输出境前,中方按照合作协议规定和有关技术标准,通过视频和派出专家组等多种方式,对马德里动物园的场馆改造计划、竹子来源保障、专业饲养管理和科研团队组建、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等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和检查评估。只有经过专家验收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中方才能启动大熊猫运输出境程序。

在大熊猫抵达马德里动物园后,中方同机护送的专业人员继续留在动物园至少3个月,指导、协助外方专家共同做好大熊猫检疫隔离期及适应新环境的健康监测和饲养照护等工作。顺利完成检疫隔离进入常态化合作阶段后,双方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和相关管理要求,执行大熊猫月健康报告、定期回顾交流、实地检查评估等制度,落实相关合作工作机制,包括双方各2名联络人保持日常畅通联络、如出现大熊猫突发疾病或其他紧急情况均保证第一时间报告、双方开展疾病联合会诊和紧急应对等,切实保障旅外大熊猫的健康与安全。

“此外,中西双方主管部门还签署了监管文件,共同强化对合作机构大熊猫饲养护理、安全健康保障等工作的监督管理。中西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得到了各界的关心重视和热烈欢迎。”斯萍说,今年5月30日中西双方在马德里动物园举办的大熊猫馆开馆仪式暨大熊猫“金喜”“茱萸”与公众见面仪式上,西班牙王太后索菲亚出席仪式活动并致辞,西班牙民众为此奔走相告,热烈欢迎中国大熊猫的到来。据驻守马德里动物园的中方饲养员反馈,目前,旅居西班牙的两只大熊猫“金喜”和“茱萸”活泼可爱,非常健康。

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是自然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保护领域的领先组织,动物园也为大熊猫创造了生存的必要条件。

莫斯科动物园园长斯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表示:“在动物园饲养大熊猫的关键方面之一就是创造尽可能接近自然的栖息环境,我们为‘如意’和‘丁丁’准备的展馆,里边有宽敞的围场,配备了各种自然的元素,有绿地、树木、灌木、草丛、水体和木结构,这些有助于激发它们的身体活力和自然的行为。”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高海拔的茂密森林中。这些区域有充足的降雨和茂盛的植被,形成了熊猫赖以生存的独特小气候。因此,莫斯科动物园的熊猫馆舍配备有加湿和空调系统,以保持区域内温度和湿度恒定。由于馆舍室内的小气候可以调节,我们把夏季的室内气温保持在15℃〜18℃,湿度保持在60%〜70%;馆舍室外则配备了空中喷淋系统。”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说。

“如意”和“丁丁”的饮食非常均衡。大熊猫持续获得新鲜的竹子,竹子会定期运送到动物园,通过专门的恒温控制室和灌溉的方法保持竹子新鲜,每日饮食也受到精准监测,以保证它们的健康。

“目前,熊猫们吃的竹子是用汽车从欧洲运到莫斯科动物园的。熊猫还会定期吃到来自中国四川省的竹笋。它们所吃的竹子大致有12个品种。熊猫馆里有一个独立的饲料厨房,配有必要的设备(包括和面机和烤熊猫蛋糕所需的蒸汽烤箱)。大熊猫还会吃到胡萝卜、红薯、苹果和熊猫蛋糕,作为膳食补充。”韦特兰娜·阿库洛娃详细介绍了大熊猫的食谱。

△日本归国的大熊猫“香香”在熊猫中心碧峰峡基地

上述实例,是中国对外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的一个缩影。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20个国家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成功繁育幼仔43胎71仔。中国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立科学优化配对繁殖、疫病防治等技术体系,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757只,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野生大熊猫维持在同等水平,为国际合作、科普教育、放归自然提供了有力保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级为“易危”就是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完美结合所取得的最大成效,在国际上广受赞誉,为全球濒危物种的保护树立了一面旗帜。

同时,中国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日臻完善,野外种群稳步增长。先后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处,2021年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形成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栖息地保护体系,总面积从139万公顷扩大到258万公顷,85%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实现了栖息地连通和种群间遗传交流。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增长到1900只左右。

当前,正在全球展开的新一轮大熊猫国际合作将重点聚焦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大熊猫栖息地和野外种群保护,提升调查监测能力,助力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的科研与保护合作交流;促进中外民间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好感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大熊猫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也是全球文化交流互鉴的故事。愿全球熊猫伙伴携起手来,共同为可爱的熊猫宝宝营造一个生态优美、舒适宜居的幸福家园,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蓝图!

《绿色中国》B(下半月)2024年12月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