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银行理财机构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在净值化下,市场波动容易直接引发产品净值波动,满足客户低波稳健投资需求的难度加大,此前银行理财行业所依赖的单一资产、单策略或难以为继。就如何应对净值波动挑战、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盈利机会,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与2024年上证·金理财年度投资管理团队奖获奖团队——广东顺德农商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欧志翔进行了探讨。
欧志翔表示,将秉持专业、严谨、灵活的投资理念,通过加强投资策略的分散化与专业化,提升资产结构的灵活性,深度挖掘各类资产的投资机会,严格控制风险,力求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与长期保值。
拥抱市场波动提升资产组合效率
2025年,“拥抱波动”成为银行理财机构发展主线。
“资产波动在加剧,资产切换也在加快。”欧志翔表示,他和团队在资产配置策略方面,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打法”。
这一“打法”,即通过投资策略模块化,及时进行投资组合管理,提升资产组合效率,提升理财产品整体收益表现。
具体而言,为达成通过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提升资产运作效率的目标,围绕各类资产深入开展策略模块细分工作,构建了大类资产轮转策略、信用挖掘策略、利率趋势交易策略、FOF策略等多个策略研究体系。
欧志翔介绍,策略体系并非静态,而是定期依据市场动态、经济形势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打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操作方案。
“当理财产品成立后,我们能够依据其特定的风险与收益需求,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对策略进行有机组合。”欧志翔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产组合构建的效率,同时,也使业绩归因分析更具准确性与深度,进而能够更加精准地优化投资策略。
例如,在大类资产轮转策略中,投资经理会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趋势等关键指标,适时调整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不同资产类别的配置比例;信用挖掘策略则侧重于深入研究各类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挖掘潜在的优质信用标的,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更高收益。
同时,利率趋势交易策略主要通过对基本面的研判叠加量化分析的模型,灵活把握债券投资的久期与时机;FOF策略通过精选优质基金产品构建组合,进一步分散风险并借助专业基金管理团队的力量提升整体收益表现。
提供稳定回报管理好产品净值
随着理财行业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的匹配难度加大,能否靠实力吸引并留住客户成为摆在银行理财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一边是投资人的理财意识和配置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注重理财资产的配置,希望通过合理的理财投资来应对利率下行带来的影响。另一边,投资人对理财的平稳性及回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既期望在市场波动中保持资产的相对稳定,又希望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回报。
“对于投资团队而言,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妥善管理好产品净值,为客户提供稳定回报。”欧志翔表示,核心做法是,在上述投资策略模块化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投研团队的能力特长,构建起专业化的研究体系分工。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根据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特点,针对每一类策略建立专门的团队分组,并要求其对所负责的策略进行持续深入的跟进研究。”欧志翔说。
“每个月,这些小组都要进行策略分析,并输出详细可操作的投资建议。”欧志翔介绍,这些建议将作为重要的投资决策参考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施展能力,同时又能促进团队成员的配合与成果共享。
欧志翔表示,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协同运作模式,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实现“稳规模”“稳净值”,为投资者打造更为稳健、可靠的理财投资环境。
加强风险控制创造更多收益机会
“为应对2025年的市场波动,我们将着重加强投资策略的分散化与专业化,并着力提升资产结构的灵活性。”欧志翔称,在投资策略的分散化方面,不会过度依赖单一资产类别或某一种投资策略。
例如,在资产配置上,进一步拓展至另类投资领域,如大宗商品、REITs等,通过多元化的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
最为关键的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投资组合创造更多收益机会。“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资产的估值水平可能会频繁偏离其内在价值,”欧志翔说,投研团队将密切关注市场节奏,适时调整资产配置比例,灵活调整资产结构。
除投资策略分散化外,更要深度挖掘各类资产的投资机会。“除关注传统的经济指标外,我们还要深入分析新兴的经济因素,以便更精准地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与趋势。”欧志翔说。
欧志翔表示,2025年,在投研深度方面将进一步细分行业赛道,深入到产业链上下游,从而挖掘出更具潜力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