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张明侠:脱贫后有了新事业

2025年1月5日,小寒。清晨,位于宝鸡市区西部大山中的渭滨区高家镇甘庙村寒气袭人。

早上8点多,现年61岁的张明侠匆匆地吃完饭,拿上笔记本和计算器,向村里的几户人家走去。

“明侠,这么早干啥去呀?”

“咱们的水管员生病了,他委托我帮忙抄下大家的水表,顺便再检查一下看有没有水管冻坏的情况。”路上碰见打招呼的村民,张明侠微笑着回应道。

张明侠是甘庙村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平时主要负责宣传惠民政策,调解邻里纠纷。曾经是贫困户的他,如今收入有了保障,不但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要帮乡亲们多干点事。

“好日子靠的是好政策。因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时候,多亏了政策的支持和大家的帮助。”“现在难关过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想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张明侠告诉记者。

2016年,刚被定为贫困户时,张明侠一家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记得有一天傍晚,村里的党员和帮扶干部一起来到家中,鼓励我种植花椒。他们仔细地给我讲解了产业扶持政策,还为我报名参加了农技部门开展的花椒种植技术培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明侠的眼圈泛了红。

“从那一刻起,就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张明侠说。后期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指导和小额贴息贷款等政策,一家人在困顿中迎来转机,2020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人要懂得感恩,我永远忘不了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的帮扶,也忘不了现在的幸福日子是怎么来的。”张明侠感叹道。脱贫后的张明侠也像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干部一样,积极参与到政策宣讲与村庄治理工作中,为群众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明侠,这两天我们隔壁建房,砂子水泥全堆在了我家门口,你去给说说,让挪开。”

“明侠叔,去年我们在城里没回来,今年种麦子的时候我爸发现有块地地界不清了,麻烦您抽空去给量一量。”

……

“好的,别着急,邻里关系要好好处,我现在就去说。”作为村里的矛盾调解员,村民们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找到张明侠,张明侠也做到了有求必应、事事尽心。仅2024年,就成功化解了邻里间的矛盾纠纷32起。不仅如此,在乡村建设中,张明侠也主动发挥主人翁精神,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参与其中,共同建设、呵护美好家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