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陆缘
通讯员陈培泽田勇曾媛
冬日暖阳下,武汉江夏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枯竹海湖面上,数千只红骨顶成群晃悠在静静的水面上,又名黑水鸡的它们通体黑褐色,游泳时尾部向上翘起露出尾下十分明显的两块白斑,它们有的时而潜入水下觅食,时而在水面追逐嬉戏,好不热闹。
1月21日中午时分,护鸟员、安山街道涉湖村党支部书记董平平像往常一样开始巡湖,他指着远处湖面上的黑水鸡说:“那是董鸡,旁边芦苇丛中那几只叫‘张鸡’。”
枯竹海边土生土长的董平平对这里的候鸟有独特的感情,他所生长的村庄以姓董和姓张为主,祖辈传下来将红骨顶叫“董鸡”,把白骨顶称为“张鸡”。“我们这每年都有很多候鸟来过冬,但部分董鸡和张鸡常年留在这,与我们有深厚的感情。”董平平骄傲地说道。
突然,原本平静的红骨顶鸟群变得聒噪起来,只见一只鱼鹰瞅准湖水下的一条游鱼,快速俯冲至湖面,给红骨顶“吓”得一激灵。
此时,湛蓝的空中,8只大雁成“大字形”排列开,朝着不远处的上涉湖飞去。上涉湖上,数千只白天鹅安静地游在湖面上,与世无争。“2022年只有十几只,去年增加到1000多只,今年估计有4000多只。”董平平对这里的候鸟如数家珍,他说天鹅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后来此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安山国家湿地公园累计观测到野生鸟类157种。近期观测到候鸟有约两万只,主要有小天鹅,白琵鹭,灰雁,豆雁,鸿雁,普通鸬鹚,红骨顶,白骨顶,红嘴鸥,苍鹭,夜鹭,白鹭,斑嘴鸭,赤麻鸭,赤膀鸭,绿翅鸭,绿头鸭等。
去年底,工作人员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再次光临,在此越冬,上一次见到此景还是在2005年年底。
鹳鸟是湿地明星,安山湿地建设和鹳鸟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这片湿地的发现源于一起环保案件,2011年,一位渔民意外“捡”到了两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黑鹳,他不认识,以为是一般野鸟,拿到市场上去售卖时,被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发现,追问中才知道此鸟来自枯竹海,由此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专家们通过实地考察,惊喜发现,这里藏着不少国家级保护鸟类,还有武汉面积最大的野生红穗苔草群落,这种群落至少需要100至150年才能形成。专家们一致认为此地具备申报国家湿地公园的基础。由此,湖北武汉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拉开了帷幕。2018年底,安山湿地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2020年6月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20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共录入国家重要湿地29处,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安山湿地成为武汉市唯一入选的湿地,而在此前武汉市仅有沉湖湿地曾入选这一名录。
近年来,湿地的居民陆陆续续搬离,还湿地于野鸟候鸟,同时还启动了枯竹海北侧滩涂区域的生态修复,种植东湖红莲、红花建莲、新云锦、玉羽和银合欢等多种莲花。目前,公园内已建起湿地学校、科普宣教中心、湿地科普馆、鸟类科普馆等科普宣教场所。
“鸟儿也认人。”每天巡湖一次的董平平说,这里的候鸟们都“认识”他,“我靠近他们,他们不会惊讶,跟好朋友一样。”他说道。董平平经常会接待很多来此观鸟的爱鸟人士,他呼吁文明观鸟,不要大喊大叫,不要使用无人机,“让它们安安静静地越冬‘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