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窒息的蛋糕店事件让我明白,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宛筠评趣事 2024-04-12 10:43:04

反思,你是这样的父母吗,经常把这些话挂嘴边:

你怎么这么笨?讲了那么多遍你还是不懂!

这点儿苦都吃不了,长大后你还能干什么?

我看你也别学了,学你也学不会。

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

你是不是猪脑子啊?

……

有没有其中一种或多种画面曾出现在你的家庭生活中?

坦白讲,作为一个母亲,想到这样的场景我顿觉心塞。

一个孩子长期浸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怎么会性格开朗?怎么会开心?又怎么会充满活力?不抑郁就已是万般庆幸,可有的父母却偏偏这样做。

01

这不,最近发生的蛋糕店事件,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

一位博主带着女儿去逛蛋糕店,无意间看到一幅特别温馨的画面。

女儿买了一个甜甜圈,很开心地向母亲建议:“妈妈,我们再买两个吧,一个给你,一个给爸爸吃。”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画面突然转变,变得那么的不和谐,又显得那么的伤人。

“你买那么多干嘛?给你这点钱都要钱花光吧,我们不吃面包你就知道浪费”,妈妈恶狠狠的气不打一处出的说着。

孩子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局促不安的表情,但孩子还是小心翼翼跟妈妈轻声说道:“妈妈这个很好吃,我也想让你们吃。”

“吃什么吃?爸爸妈妈一天辛辛苦苦赚钱不是为了吃面包,都是为了你……”

妈妈的话语如同一把刺刀深深扎进小孩儿的心里,小孩儿沉默着不再说话。

这则故事发出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评和强烈共情。

有的网友愤怒说:“这个家长处理的确实不好,满腹怨气全撒给孩子了”

有的网友建议她换一种表达方式,“如果是经济拮据,完全可以换种说法呀,而不是抨击孩子。”

有的网友想起了倪萍小时候被妈妈训斥吃苹果的故事。

还有的网友强烈的表达着自己的共情,“我爸爸的嘴里我们就是不如别人,哪儿哪儿都不如别人,过的比谁都惨……”

甚至有的网友表达了对好孩子长大后的严重影响,“不值得感,不配得感,长大了就会自卑,找存在感,不断证明自己。”

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自己的风向标,父母就是自己的崇拜者,他们的言语将深深影响孩子的一生。

但是偏偏很多父母却不以为然,不加思索就将一些伤人的话语脱口而出,这些话语带来的伤害不可估量。

02

还记得多年前那个跳桥的17岁少年汤某吗?纵身一跃的决绝,没有半点犹豫,实在令人痛惜。

当天,当天妈妈在接她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向妈妈诉说他与同班同学闹矛盾的事情,可能他的本意想只是想找个人诉说,有个人倾听,但是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母亲的大发雷霆。

更严重的是,当车子途径卢浦大桥的时候,被愤怒情绪包围的妈妈根本顾不得身边的滚滚车流,愣是把车停在路中央,跑下去接着对坐在后排的儿子进行训斥。

这位母亲到底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还是在发泄她自己愤怒的情绪。

每一句言语看似无形却杀伤力十足,足足击破这个小男孩儿脆弱的心灵,小男孩的心在滴血,而他的妈妈却看不到。

5秒钟后,男孩趁着妈妈走到前排上车的间隙,打开车门冲了出去,没有半点退缩,没有半点犹豫,直冲卢浦大桥奔去,爬上围栏,纵身一跃。

妈妈看到后来不及关上车门,飞奔着追了过去,但一切都为时已晚。留下的只有母亲跪坐在地上,狠狠地锤着地板,哀嚎痛哭。

等民警赶到后,躺在绿化带的只剩下一具冰冷的尸体。

实在有点儿不忍心再说下去。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思想和需求。

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应被视为父母的附属品。他们需要尊重,需要理解,他们也需要用温柔的语言温柔以待。

03

有句话说,压垮骆驼的不是单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积累的重量。

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孩子长期浸泡在那样的环境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最后实在无法承担,要么搞破坏,要么进行自毁。

我邻居家的儿子今年上五年级,暂且称呼他为小龙,之前我们碰到他的时候一直乖巧可爱,但是总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孩子有点儿太拘谨了,有点儿太安静了,有点儿太听话了,不像正常年龄的孩子该焕发出的那种阳光劲儿。

最后在一次和他妈妈带孩子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终于了解了情况。

他妈妈的每一句话语简直让人窒息!

想让儿子多喝水时,她说:“一天到晚不喝水,渴死你活该。”

儿子不小心打翻了东西,她说:“真是愚蠢至极,跟个低能儿似的。”

喊儿子整理书包,她说:“你的书包比垃圾桶还乱,还不赶紧给我收拾一下?”

儿子不小心绊了一下,她说:“走个路都不会,还能干点什么!”

儿子上厕所慢了点,她说:“你怎么不掉厕所里呢?”

我试探着跟邻居谈论这方面的话题,邻居倒是很坦然,她说:

“我们一直就是这么沟通的。这孩子,你不跟他这样说话,他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必须得狠一点。”

看着小龙木然的小脸,在旁的每个人满脸心疼。

从小到大,想必他一直活在妈妈语言暴力的阴影里。

有太多孩子的心,是在父母的讥笑和辱骂中,一点点干涸的。

贵阳13岁男孩本来学习成绩不错,名列前茅,考了好成绩,本想得到妈妈的赞同和欣赏,可每次换来的却是妈妈言语上更糟糕的打击,最终男孩患上重度抑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母亲仍在说着:“你有啥好抑郁的,我们挣的钱都给你花了……”

有时候病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写在最后

有一天,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接到一对白人母子的乘客。孩子好奇地问着:“妈妈,为什么那位司机叔叔的皮肤和我们的不一样呢?”

母亲微笑着回答:“哦,因为上帝喜欢让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所以他创造了许多不同颜色的人。”

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黑人司机坚决不收取任何费用。

他坚定地说:“小时候,我曾问过我的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她告诉我,我们是黑人,注定会受到歧视。如果她像你一样回答了我,也许我的人生会完全不同。”

父母的语言能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绽放花朵,也能在孩子心中布满荆棘。

孩子的教育,不是靠你吼靠你喊,就能做好的。如果你掌握了父母的语言,好好说话,孩子本来需要两个小时完成的作业,他可能半个小时就能完成;

你给他手机,到了时间他也不会再看;

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中问题,他也敢敞开心扉与你沟通,积极面对问题。

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父母温柔的语言和无私的理解,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是他们动力的源泉。

愿更多家长能够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杀伤力来自舌头。

但这比拳头下的伤害更隐秘,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让我们从改变自身的语言开始吧!

作者|鱼籽酱·进阶

0 阅读:1

宛筠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