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被中国“羞辱”了?俄乌要互改国名,英法秀肌肉来“威胁中国”!

如果我说不爱呢 2023-03-13 15:15:27
拜登的“羞辱感”来自何处?

从最近伊朗和沙特的北京对话促成两国和解,恢复外交关系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到中国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能看到中国为和平作出的真正贡献;能看到中国全球布局的真正样貌。这件事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但美国,似乎却想不到这些。

在沙特伊朗世纪大和解之后,美国官方关注的方向,更多不是和平对中东地区未来的良性影响,而是美国利益和所谓“颜面”的受损。

曾在美国政府中负责中东问题的美国前外交官戴维·米勒就在事后发文声称,在美中关系处于历史最低点、美伊局势加剧之际,北京对话达成的协议,就是在对拜登“竖中指”。

具有官方背景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费尔特曼也说:“这将被解读为是对拜登政府的一记耳光,是中国正在崛起的证据。”

从很多消息中我们能发现,美国说这种话并不是否认中国所获得的成绩,相反美国官方和评论界都非常肯定中国成绩。在10日当天,白宫发言人柯比在记者会上就公开承认了美国对中国斡旋伊朗与沙特的矛盾的肯定。

虽然柯比对中国参与和解斡旋的事态发展轻描淡写,称白宫认为是伊朗因内部和外部压力,包括沙特有效威慑伊朗或伊朗代理人的袭击,最终将德黑兰带到了谈判桌上,还试图用美国也在通过自己的“威慑和外交的有效结合”致力于缓和局势的说法为自己挽尊。但他还是不情愿地承认,中国促成的和解有利于一系列代理人战争的停战与地区和平。

柯比还酸溜溜地声称,美国会继续在中东、非洲或者拉美关注中国,以防止中国“为了一己私利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影响力和立足点。”

相比官方的口径,美国分析者们关于这件事情的定义就要清晰得多了。

“昆西责任治国研究所”研究员安妮尔·谢林直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说,“中国促成的这次和解意义重大,它显示了中国在促进中东通过合作和贸易而不是冲突和军贸来解决问题,这一直是美国主导下的常态。”

很显然,美国人已经通过这件事知道了中国口中所说的“和平”并不是说笑,美国民间很多分析者已经意识到了未来局势的发展方向,美国官方也看到了中国超凡的影响力,只是口头不愿意承认。

简单地说,这次并不是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在自己的失败与中国成功的对比下,产生了“羞辱感”。

以往大家都知道美国在主导中东局势发展,也都知道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会让中东真正和平,中东局势就这么拖着。

但是美国在口头上从来没说过自己是在侵略,而是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在中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与“民主”。但美国主导的几十年里,中东既没有和平,也没有“民主”。甚至美国在中东最大的盟友,都是个君主专制国家,和美国口中的“民主”差了十万八千里。

往常的时候,美国人为了利益并不在乎,在中国开始加强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时候,美国的定义是中国在同美国争夺中东利益,并不认为中国嘴上的和平是真的。

当美国在心理层面把中国归类为和美国同一流角色的时候,中国真的给中东带来了和平,美国的“羞辱感”就油然而生。

然而羞辱并不是美国最终的情绪。在羞辱之后,是美国精英阶层的惊慌和愤怒。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惊慌和愤怒

在短暂的震惊和羞辱感之后,美国会迅速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关乎美国霸权根本的问题——中东矛盾真的消失的话,美元霸权如何维系。

7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美元霸权的维系就完全依赖石油美元计价体系,而石油定价权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就已经被沙特等欧佩克国家收回。于是中东矛盾,成了美国制衡能源定价,维护霸权的重要工具。

美国自己有个能搅乱中东的以色列,还树立起了反伊朗大旗,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干预了叙利亚内战,维持了中东的乱局。

以往只要美国口中喊着和平维持乱局就可以了,现在一个支持去美元化经济体系的超大经济体,开始取代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并致力于在中东实现真正的和平,这无疑是对美国霸权根基的破坏。

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杜博维茨就用异常强烈的语气,连用叠词,将中国成功调解沙特伊朗关系描述为“美国利益的损失!损失!损失!”。他认为这表明沙特人不再相信美国,伊朗看到了结束国际孤立的机会,而中国正在成为中东政治的“主要掌舵人”。

美联社则报道说,白宫对沙特伊朗在北京达成协议表明中国在中东影响力上升的说法感到愤怒;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说:“我会坚决反对我们正在中东后退的想法——远非如此。”

美国想要疯狂地挽回自己在中东的地位,重构自身影响力,但是显然为时已晚。地缘政治上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蔓延,而美国自己的内部问题也已经开始爆发。在双重影响下,美国不太可能重新在中东构筑起自己的影响力了。

就在这两天,美国硅谷银行的暴雷成为了国际瞩目的金融事件。这家全美排行第16的商业银行,因为在疫情大放水时期吸收了过多存款,而没有足够的贷款业务,为了避免白白支付利息,将多余的储蓄购买美国国债,希望持有到期套利。

结果在美国加息时代开启以后,一年7次加息急剧收紧货币流动性,银行贷款业务增加,而未到期美债价格大跌。银行暴雷进而开始,并成为雪崩式的惊悚金融事件。

人们开始担心美联储疯狂加息正在压爆美国危如累卵的复杂套利体系,硅谷银行的挤兑踩踏只是一个开始,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一连串后果,这次暴雷可能只是一些潜在并联事故的最初显现。

在经济和外交的双重压力下,美国如何组织起有效的力量去重新夺回中东?我们对此还要保持疑问。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国名闹剧

与此同时,美国支持的俄乌冲突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随着冲突的拖延,开始进入到越来越诡异的阶段。

就在10日,泽连斯基发布了一份相当奇怪的声明。在声明中,他表示将对俄罗斯改名为“莫斯科维亚”方案进行研究。

这一方案听起来颇为离奇,因为一个国家的国名是一种官方称呼,并不能由第三方改动。历史上出现的国名改动要求,往往出于不同文化的翻译问题,这种完全改变他国国名的行为甚是少见。

但乌克兰的提议还真不是说说而已,这其中是东斯拉夫人的千年历史正统论问题。

我们都知道当前的三个东斯拉夫国家在历史上是同源的,但现今的俄罗斯,实际上不是东斯拉夫人最初的主脉,而是个“逆袭”的次级国家。

“莫斯科维亚”一词在中文中一般被翻译成“莫斯科公国”,或者“莫斯科大公国”。在欧洲历史的国家定位中,是次于“王国”、“帝国”的国家,国名的直接意思就是“由公爵领导的国家”,地位类似我们历史中的诸侯国。

东斯拉夫人建立的最早政权是被称作“基辅罗斯”的国家,“罗斯”一词的意义就从这里而来。但基辅罗斯后被蒙古人灭亡,一部分基辅罗斯人在国家灭亡后迁移到了今天的莫斯科地区,建立了一个欧洲的次级国家——莫斯科公国,历经二百多年发展以后,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领导罗斯诸公国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并吞并了东北罗斯诸公国,形成了一个新的统一的国家---俄罗斯。由此,“罗斯”这个象征民族意义的词被用到了国名中,莫斯科领导的政权也摆脱次级国家的地位,成为一个有国王的大国。

而这段时间里,曾经的基辅罗斯先后受到立陶宛、波兰等几个当时的大国统治,在1649年爆发农民起义后才成立了一个“哥萨克公国”有了自己的新政权。后来“哥萨克公国”在波兰强大军队的镇压下,不得不寻求俄罗斯的保护,在1645年自愿并入同一民族的俄罗斯,一直到1991年才得到独立。

因此,从历史来说,乌克兰现在想要给俄罗斯改名的那个“莫斯科公国”并不能代表现在的整个俄罗斯,乌克兰的意思无非是证明自己是基辅罗斯正统,自己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人”。

这个方案也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在2015年,乌克兰最高拉达就提出过这一议案。当时给出的理由就是“使用词语‘俄罗斯’或‘罗斯’作为俄罗斯联邦的官方代称对乌克兰人民是一种侵略性的表现,在提醒乌克兰人自己国家的‘时间性’,同时也是对乌克兰国家主权的侵犯。”

如果这一议案真的通过,俄罗斯会被称作“莫斯科公国”,俄罗斯联邦会被称作“莫斯科联邦”,俄罗斯人则被称作“莫斯科人”。而乌克兰也可能会被改名为“乌克兰-罗斯”,或者重新称为“基辅罗斯”,甚至直接叫做“俄罗斯”。

很显然,“乌克兰才是俄罗斯”的说法不管从历史还是当下来说,都是一场闹剧。在当下来说,改变国名并不能给乌克兰带来胜利;从历史来说,正是这个乌克兰口中“窃取了基辅荣耀”的莫斯科公国,完成了东斯拉夫民族的统一,建立起了能够对抗西欧强权的国家,否则今天的基辅,仍然可能是波兰的一个城市。

而对于乌克兰的侮辱性改名,俄罗斯人的回应也很干脆。梅德韦杰夫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写道:“最高基辅纳粹指示研究将俄罗斯更名为莫斯科公国的问题。好吧,说什么好呢……我们的回答?不,当然不能叫乌克兰人的国家,更不能叫小俄罗斯。只能叫‘猪的班德拉帝国’。很准的叫法 !”

显然,相比于莫斯科公国来说,将乌克兰改名为“猪的班德拉帝国”这个名字更具侮辱性。

英法联手,威胁中国“不许改变台海现状”

节目的最后,我们来看一份英法对中国的联合威胁。

在3月10日,英国首相苏纳克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在巴黎举行了第36届英法峰会。这也是两国首脑时隔5年再次参加英法峰会。

会后,两国领导人就一系列国际和双边问题发表了联合宣言。这份宣言强调,两国将“继续坚定支持乌克兰并确保俄罗斯的侵略将失败”。其中还提及,“法国和英国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呼吁和平解决海峡两岸问题。”

而且这份宣言中有关中国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前些年西方对中国的污蔑与谣言。在没有现实依据的情况下。两国就宣布要协调对“中国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关切,并将与合作伙伴一起管理日益增加的制度性竞争和竞赛。同时两国还警告中国不要在俄乌冲突中给俄罗斯或其代理人提供物资。

整篇宣言处处都透露着西方霸权的傲慢和偏见。对中国一再澄清的事实,两国视而不见;对胡搅蛮缠的污蔑栽赃,两国奉为圭臬。这已经不是“竞争”,而是对中国的围堵和欺凌了。

两岸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内政,而且只能是中国内政,轮不到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来指手划脚。英法干涉台海的意图并不能改变任何国际事实,只能凸显出西方霸权为了遏制中国的不择手段。

可能是觉得自己的威胁对中国来说不够分量,英法还特别强调,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英法两国都有在亚太地区进行“自由航行”和部署航母的打算,这次共同宣言只不过是两国为了后续行动所做的铺垫而已。但是两国仍需记住,今天不是19世纪。中国不是当年的中国,英法也不是当年的英法。

今天的英法仍有求于中国,希望对华贸易能改善经济状况,能减缓美国对欧洲的贸易掠夺。现在对中国持这种态度,等到欧洲产业都转移到美国,不知道这两个威风凛凛的“欧洲大国”,能做何应对。

4 阅读:657

如果我说不爱呢

简介:有些事,我只会说,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