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批量兼任“辅导员”

虎嗅APP 2025-01-23 21:40:20

谈起高校教师的人设,追赶时间、被“驱赶”、“教学保姆”、六边形战士……都是一线教师的真实面孔,当然,如果你还兼职辅导员,天天干着“迎来送往”的活儿,想必工作压力就更大了……

年关已至,各大高校进入了寒假休整期。不过,高校教师的寒假,应该不算“假”。青椒小米(化名)说:“辞旧迎新,一名兼任辅导员的青年教师,就是最晚离校、最早开学的那一批人……”

被迫“全能”

某位青椒(兼任辅导员)透露:

“(我)按学校要求做了一年时间的班主任。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感觉很新鲜(毕竟天天和天真懵懂的学生们待一起,想必也很轻松自在)。但真正做起来后,却发现不是那么简单。无论职位高低,同事们都可以轻易安排我的工作,(老实说,给的补贴少得可怜),但对任务的要求却高到天际……”

高校教师的十八般武艺,要走上讲台、泡实验室,更要干得了行政,和学生、同事“打成一片~”……一身全能,更多是被迫的。

一方面,高校教师兼职辅导员,其实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解决辅导员岗位人手短缺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规定,新入职的教师都要先做兼职辅导员(特别优秀者除外),否则考核、评职称都不好过……所以,许多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小米(化名)透露:

“我们课题组算起来一年大大小小,要开十几个会议。这时,年轻教师都是迎来送往的主力:策划会议、联系会展公司、酒店、车旅、会后报销、联系媒体宣传报道……年轻教师基本都包圆了。虽然圈子是混熟了,但夜深人静时,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另一面,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兼任辅导员,更像是入高校前青年教师上交的一份“投名状”。政策层面上,高校教师兼任辅导员更是有明文规定。教育部2017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明确:“高等学校可以从优秀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兼职辅导员……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高等学校要鼓励新入职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

确实,对高校教师而言,兼任辅导员“大棒”当面迎来,在踌躇“成果”之外,更多出几分无力感。如北京某高校青椒小优(化名)所言,

“让专业教师做兼职辅导员,对于教师、学生的个人成长确实有一定帮助,在兼顾教学科研同时,更要多多跟学生对话,才能更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但论及体验,却未必人人向往……”

六边形战士

高校圈常言讲“遇事不决,找辅导员”,这份“安全感”的构筑却需要高校教师/辅导员如高速旋转的陀螺那般,扮演着“保姆”、“保安”、“宿管”等多重身份……

被迫“全能”,或许,这群身处高校“迫不得已”的青年教师,似乎用“六边形战士”、“学术圈樊振东”来形容更为契合。

首先是,工作量激增。兼任辅导员的青年教师,需要兼顾教学之外,繁杂琐碎的行政工作。24小时开机的手机、99+的工作消息、堆积如山的“工作文件”……辅导员的工作,确实“事很多”,也让一线教师“喘不上气”。中部某高校教师兼辅导员刘天(化名)表示:

“8年专任教师,目前是全年无休,一学年600+课时、假期还要帮领导干活,与教学科研无关却也躲不了。兼职辅导员24小时待命,疫情期间封校送餐,还兼任学生心理辅导……有时也想,什么时候有空科研呢?”

其次是,自由度降低。担任兼职辅导员,不仅领导找你学生找你,还要开会、坐班、加班……走不了,根本走不了(摇头)。另一山东高校教职肖崔(化名)补充道:

“早就这样了,我已经带了两届了,马上带到这批毕业就再也不想碰学生工作了,上着课学生各种发消息请假没法及时回,且干的心力憔悴,经常夹在学生和学院制度下,里外不是人,学生工作还是得专职辅导员负责比较合适,任课教师分出精力来管真的很累且不合适。”

再则,考核繁重。兼职高校辅导员本身就是响应政策的高校新规,自然也成为了高校教师考核的一项新指标。如此一来,高校教师须“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内容”。不断加码、各种繁杂的业务指标,让青年教师陷于行政、教学、科研的混沌迷茫中。某高校青椒李果(化名)坦言:

“我们新近博士入校,必须要担任两年辅导员,这个也是职称评定的主要指标之一。哎,又要教学、又要科研、又要担辅导员、又要指导学生学业论文和毕业论文,还被安排给学生指导专业比赛。心累…”

批量兼任辅导员,有无必要?

让大学青年教师兼任辅导员有无必要?事实上,这个问题由一线高校教师来回答最为合适。

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当“被驱赶”、“被安排”成为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当高强度的工作日程、迎来送往的高校日常,日渐夺取青年教师的科研时间和学术专注力,甚至成为绊倒青年教师的第一道“门槛”。单就2024年,学术圈早逝的青年学者就高达40多位《2024,纪念学术圈那些早逝的灵魂!》甚至,就在不久前,南方985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全老师的生命被永久定格在了39岁……

至于剩下的大多数,还被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挣扎在“迎来送往”的麻木中,他们的教学科研热情,正在被慢慢击碎……据某位高校青椒表示:

“不积极评职称,也不管教学,佛系看淡、心如止水,尽己所能做好分内事……”

此时,高校教师兼任辅导员,确实没有必要。笔者认为,所谓为青年人才减负,让高校教师安心教学科研,不是一味设定条条框框,不是条条新规盖旧规,让大学教师不再为论文、项目、科研、行政之类通行证发愁,不必陷于‘走或留’的生存困境。那么,多元化,是不是也没那么重要。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做出一点点改变,在工作划分上专人专事分工明确,真正让学术的归学术、让行政的归行政、让教学回归教学。

写在最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高校教师,更是一名普普通通打工人。在教学科研本职工作外,被偷走的时间、不堪重负的KPI、兼任辅导员的稳定性,以及日渐被透支的身体……让学术回归学术,行政回归行政,需要更多真正惠及高校教师群体的改革举措来改变现状。只有搬走高校教师的心头大石、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广大高校教师心无旁骛、潜心教学科研。

0 阅读:278
虎嗅APP

虎嗅APP

捕获精选|深度|犀利的商业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