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1.2万家,较2023年末增长6.1%;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1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制造正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深刻转变。我国制造业不仅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而且乘“数”而上,攀“高”向“新”,科技和创新型企业超60万家,彰显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透过现象看本质,细看2024年中国制造这份成绩单,不仅在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力,还在不遗余力推动传统制造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具体来说,可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稳中有进”。2024年,除了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外,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保持增长,电子、有色、化工、汽车等重点行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超四成。31个省份中,29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93.5%,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同时,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材料、生物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二是“创新突破”。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近年来,各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通过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全球首次应用于商业化运营地铁列车关键承载部件,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领域一批创新性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做到“顶天有重器,立地有基础”。另外,在创新强企方面,形成培育有标准、发展有支持、要素有保障的体系化培育格局。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全国科技和创新型企业数量超过60万家。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00个,创造年产值7.8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活力、国际竞争力。
三是“数字赋能”。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为全球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工业革命趋势、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作为制造大国,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为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赋能。一方面是强化“数实融合”。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向“绿色低碳”持续发力。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6.8%。同时,我国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等领域核心技术加快突破,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2024年1至11月,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瞄准“高新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天的中国制造,展露新模样,打开新空间,激荡新活力。新征程上,让我们继续推陈致新,升级传统产业;与日俱新,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前沿,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