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李丽文/图
蓝莓装箱。
日前,记者走进麒麟区越州镇靖榕生态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的蓝莓树长势喜人,成熟的蓝莓悬挂枝头,果实圆润饱满、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工人们在蓝莓地里穿梭,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一派喜上“莓”梢的景象。
时下,麒麟区各种植基地里的基质蓝莓步进入丰产期,弥补了冬季水果市场空白,深受消费者青睐。“我们基地种植了130多亩蓝莓,亩产约为700公斤,采摘期可持续到4月初,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小、中、大果价格为每公斤110元至160元不等,全部卖出去预计可收入600多万元,产值、效益颇为可观。”某基地负责人秦腾达说。
麒麟区越州镇竹园生态蓝莓种植基地里,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对新鲜采摘的蓝莓进行分拣、称重和包装,这些早已被商家预订的蓝莓将随着冷链物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黑龙江等地。目前,该基地的蓝莓已供不应求。
通常情况下,蓝莓的采摘季节为夏季,部分早熟品种可提前至3月底4月初成熟上市。从去年12月底,麒麟区的基质蓝莓就陆续上市了,填补了蓝莓市场空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上市的蓝莓以F6、L11两个品种为主,主要特点是早熟,果粒大、香、甜、脆,深受消费者喜爱。
麒麟区基质蓝莓在市场上的走俏,除了给各大种植主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外,当地政府还以蓝莓产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助农的纽带作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我家去年把土地流转给蓝莓种植基地,目前我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摘40公斤左右蓝莓,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挣300多元,少的时候也有15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孩子,我很满意了。”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刘桂娥说。
近年来,麒麟区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不断发展壮大蓝莓产业,麒麟区越州镇除发展5200亩露天蓝莓外,已发展标准化种植基质蓝莓1042亩。2024年,麒麟区还启动了三宝街道、潇湘街道数字化蓝莓产业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