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毛主席头像,他越看这个人越眼熟,于是偷偷将妻子拉到一旁对她说:“其实毛主席是我结拜兄弟。”妻子大惊:“你怕不是穷疯了吧!” “我真没骗你,当年我们还是相互照顾的好兄弟咧!” 回想起那段岁月,铁匠朱其升的眼神中满是怀念,那时候的毛润之还是一个青涩带着学生气的青年,想要投笔从戎,结果在军营门口被拦住了。 负责征兵的管事认为他年纪太小,便没有同意他的申请,还是朱其升路过看到了他,被这个年轻人的气势所打动,主动说情让他进入了军营。 军营中的生活清苦忙碌,但是大家伙聚在一起,都不约而同照顾着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兄弟。 青年毛润之的生活很简朴,刚来的时候他没有准备被褥和厚衣物,朱其升作为兄长,热情地将自己的大衣拿出来给他,自军营门口一见,他们已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军营里的很多人都是农民出身,有的会些手工活计,但是大家都不怎么识字,文化水平不高,于是毛润之便主动担当起了先生的角色,没事的时候就会教他们写字读书,增长知识。 当兵的时候,毛润之除了基本的开销之外,剩下的钱全部都买了书籍报纸,对他而言这些是精神的食粮,必不可少。 不过这段时光十分短暂,没过多久,大家就各奔东西,收拾行囊分别了。 直到后来,毛主席还提到过在军营中的兄长,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激,那时候得到了对方的很多帮助。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还前往北京和毛主席见了面,受到了主席的热烈欢迎,大家一起叙旧,谈论国家的发展和变化,气氛十分融洽。 离开之前,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了一部分给了朱其升,对他的生活予以帮助,彰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曾经在军营中的铁匠朱其升怎么都没有想到,那个埋头读书,一身正气的青年最后竟然带领人民建设了一个新中国,让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胸怀大志,虽然大家当时还不明白他眼神中的深沉,但是也隐约感觉到了他想要做点什么。 三岁看老,青年毛润之身上就已经有了后来挥斥方遒的影子,在那个迷茫的社会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思想,早早地感受到了历史洪流的涌动。 他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农民,毛润之从底层走出来,他从小就对身边的环境有着自己的思考,年少时期还曾经因为意气用事和代表着封建传统思想的父亲闹过别扭。 然而,毛润之最聪慧之处在于他能够从经历的事情中得到一定的经验,以小见大,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最终在读到共产主义的时候,将心中涌动的激情全部释放了出来,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军营的那段日子虽然短暂,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让他有了应当重视锻炼体魄的深刻意识,这都是他日后完善毛泽东思想的宝贵经验。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毛主席头像,他越看这个人越眼熟,于是偷
玲珑说历史
2025-01-24 20:32:32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