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记者从我区举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我区国资国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十个专项行动”以及控股不控权、参股股权管理等“四个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改革主体任务总体完成率达80.9%,展现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在优化布局结构时,我区国资系统通过围绕解决业务板块分散、同质化等问题,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截至目前,已完成整合项目16宗;通过瘦身健体、压减法人户数等措施,减少法人户数42户,退出参股企业2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全年区属企业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占比提升至31.8%,同比增长19.1个百分点,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为深化开放合作,我区国资国企通过引资引智增强发展动力。自治区先后举办两次与中央企业深化产业合作座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06个,总投资额达到3350亿元。深化与央企、地方国资的战略合作,引进国家能源集团西部能源、西部铁路两家子公司落户我区,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同时,自治区国资委已与福建、新疆、陕西、甘肃等11个省(区)国资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区域协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积极发展新能源项目。
在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时,我区国资国企通过加快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到目前,已全部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办法和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了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全部签订了“目标书”和“责任状”,构建起了新型经营责任制;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比80%、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6.2%,初步建立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监管效能不断增强,数字化监管实现了全覆盖。自治区国资委与审计部门联合印发审计监督与出资人监督贯通协同实施意见,建立联动机制,实现监督闭环。同时,持续完善数字化、穿透式、全覆盖国资监管平台建设,对区属280户企业、1763个银行账户实施穿透式监管,有效提升监管效能。集中采购数字化监管稳步推进,考核分配机制更加科学精准。建立的“4333”考核分配机制,强化党建、改革、科技、合规等四个引领,突出企业负责人薪酬、任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紧密挂钩,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实现“一企一策”精准考核。
党的建设贯穿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现已成为我区国有企业发展的“根”和“魂”。其中,出台的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推进国企党建“八大行动”,开展“六个一流”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企业党建质量;建立的“1+10+N”党建责任体系,修订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区属企业开展两轮巡察,进一步压实党建责任。同时,坚持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宁夏日报记者李峰杨娟/文李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