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有两人在四川乐山大佛下,顺走“祈福钱”,且专挑100元面额。
网传视频显示,一人用棍子扒拉钱使之离围栏更近,另一人则蹲下捡钱,还有围观游客出声阻止,“有点不文明。”
据澎湃新闻报道,景区工作人员称,已将视频转发领导,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去处理,如果属实,会采取一定措施。
目前,相关信息并不全面,尚不明白两人究竟为何这样做,扒拉的是别人扔的钱还是自己扔的钱。但是,当着一群刚刚祈福或正在祈福的游客的面,把扔进围栏内的祈福钱努力地用棍子捞出来,看上去的确不雅观,不文明,让人心里挺膈应。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祈福的钱就这样被捞走了,那别人许的愿是不是也落空了?当着大佛的面就这样捞钱,显得对大佛也挺不尊重的。
祈福,作为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乐山大佛这样的文化瑰宝前,人们通过奉献钱物的方式,表达平安、健康、幸福等愿望。这种仪式感虽然不会带来即时的物质回报,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寄托,却是不容轻视的,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好运的渴望和心理需求。所以,公然破坏这种仪式感,很不礼貌,也很扫兴,给其他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和感受,违背了社会公德和道德准则。
类似的事件此前也曾发生过,2024年5月4日,在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一名游客购买了120元的供香进行祈福,结果香刚点燃不久就被工作人员拔走了,当时也引发了极大争议。虽然景区解释说是当时人流量太大,为了安全考虑,但大多数网友仍认为此举缺乏对游客情感和体验的尊重,可见,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意义的景区,的确应该更关注游客的情感,尊重游客的期待。
有人抛出这么一个说法:大家扔的钱是给大佛的,并不是给景区的,大佛不语,庇佑天下,因此这钱人人皆可捡。游客将“祈福钱”抛入许愿区域之后,便丧失了对该钱款的所有权,这些钱款由景区实际占有,成为景区财产的一部分。景区对这些钱款具有处置和管理权,任何未经允许擅自拿取的行为都构成对景区财产的侵犯,属于违法行为。此前,上海有一男子趁财神庙殿里四下无人自制工具粘取功德箱里的红包,就因盗窃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可见,祈福许愿的钱,不是人人皆可捡,而是千万莫伸手。
也有网友指出,国内不少景区的祈福钱可谓是“金山银岛”,不是一笔小钱,怎么确定景区能善加使用?会不会被人中饱私囊?一般来说,景区工作人员会定期清理祈福钱币,将其回收并进行统计,用于景区的日常维护和建设,保护文物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或是用于公益事业,让爱心和善念流动起来。
为了更好地守护游客的善意,确保祈福钱得到妥善管理和使用,景区也应该提高信息透明度,适时公开使用明细,让大家的心愿和期盼都有妥当的归处,也能减少误解和冲突,增强游客对景区的信任感,让更多人在游览中感受文化魅力和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