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宜兴公安紧扣新时期道路交通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主线,始终锚定交通形势新变化、交管工作新特点、人民群众新期盼,有力提升了市域交通治理能力,实现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等重点交通指数连续5年保持“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对标一流、紧贴实战
构筑现代化交管业态
狠抓事故研判强预防。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分析研判每起事故规律特点,针对性发布酒醉驾、大货车违停、非标三轮车违法、大货车右转弯未停车让行等事故预警提示,为勤务安排、源头治理、交通宣传提供精准依据。按照“公安自主治理、属地联合治理、较大以上风险隐患提级治理”的工作原则,深入研判亡人事故“人、车、路、企、环境”要素,对事故发生原因、现场处置情况、交通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量复盘,研究针对性整治措施,落实长效管理。
狠抓机制建设促转型。坚持事权清晰、运行高效,依托交通指挥中心“中枢大脑”,根据交通流量、单车速度、主线卡口、事故点位等数据,多维度分析车流结构、流量高峰、拥堵节点、事故原因等要素,通过既定模型快速生成交通管控建议,助力实现交通管控措施由“经验粗放型”向“数据精准型”转变,由“延迟被动型”向为“前置主动型”转变。
狠抓科技投入强赋能。探索基于雷达自适应的“动态绿波”设置,在城区荆邑路、东氿大道、氿滨大道三条车流量最大的路段进行试点应用,城区拥堵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基于相控阵雷达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届公安科技创新大赛科研创新与科技建设类二等奖。高标完成宜城交警中队五星级、环科园、经开区交警中队四星级数字化交警中队建设。其余交警中队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辖区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发展方向,实现个性化科技装备配备、软件应用和模型算法创新。深化无人机巡航和应用,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机动的特点,通过高空巡逻、俯瞰取证、“现场+事后”的执法方式,加大不礼让行人、加塞、实线变道等易致堵致祸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助力事故预防。
聚焦短板、靶向提升
补强大交管防控体
破解传统事故分析。借力道交委,打破公安交警单打独斗局面,主动对接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协同共治作用,基于事故分析规律特点,集中部署两批351处农村道路搭接道口安全隐患整改、城区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建设、104国道辅道整改以及客货运企业安全监管加码等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重点工作,确保隐患排查“准”,整治手段“实”,协同效率“高”。
破解校园周边道路。以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提质焕新、综合交通提级扩容、便民服务提档升级等牵引性工程为抓手,稳步提升城市交通品质。围绕学生出行难、交通堵等问题,扎实推进“定制公交”开通工作,确定“二实小—蠡河花园”“二实小—南园村”2条校园“定制公交”路线,投放4辆安装有身份智能识别终端的制式校车,提供“点对点”直达式服务,学生一人一座,刷脸上车,实现“出门即上车,下车即到校”。
破解道路交通组织。会同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全力做好东氿大道南延段、230省道、342省道“四改六”、263省道徐舍段“二改四”等拓宽改造工程,渠化改造东氿大道和庆源大道、庆源大道和赛特大道等交叉口47处,封闭优化搭接道口640余处,充分利用路侧硬路肩空间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台179个。开展全市道路交叉口视距保障行动,在262省道白马干路口打造全市道路视距保障提升工作标准试点,包括清理路口绿化、降低中分带护栏高度、更新路口标志标线、人行横道停止线退让等,为全市282处视距保障点树立样板。
内部聚力,强基固本
构建高标准平安阵地
着力打造最严交管区域。坚持日常严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严格执法与广泛宣传相结合,源头劝导与曝光惩戒相结合,定点查缉与流动执法相结合,城市、乡镇全覆盖、同部署、共整治,白天、夜间不间断、无盲区、全管控,常态长效、综合治理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形成高压严管氛围。
着力推动最优交管警务。深入推进交警警务责任区建设,将10个驻外中队列为一级责任区,根据辖区实际以国省县道或者临近行政村(社区)为单元,划分成45个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区,实行“定人、定岗、定路、定时、定责”的“五定”责任制,明确源头风险管控、交通隐患排查、信号配时优化、安全宣传教育、停车秩序管理、勤务执法管理等职能,实现警力粗放式投入到精细化使用的转变。
着力提升最高执法水平。以案管中心为基础,依托执法管理、六合一、智督等平台系统,紧盯重点警情、案情,每日进行提醒监督并形成通报。积极对接无锡交警支队,探索交通执法领域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危险驾驶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进一步缩短办案时限,优化警力资源。邀请市检察院、市局法制大队行家能手,围绕酒醉驾查处、案件办理、现场规范执法和涉案财物管理等焦点问题对大队一线执勤执法警力开展针对性培训,切实提升民辅警实战执勤执法技能本领。
聚焦民生,厚植情怀
绘就新时代文明画卷
2024年9月12日,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首次获评“全国一等县级车辆管理所”荣誉称号,全面打响交通管理“宜兴品牌”。
服务保障有速度为全面提供品质服务,车管所服务窗口由27个增设至53个,查验通道由2条增加至3条,投入使用以来已办理业务65.3万件;同步在23个派出所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开通车驾管业务窗口,下放25项车驾管高频业务办理权限,并在全市范围设立3个机动车便民登记服务站,在5家银行开通车贷抵押“联窗受办”,在全市14家汽车4S店下放临牌打印服务,开通23个“警邮代办”便民服务点,基层窗口业务办理量提升至全市同期车驾管业务总量的38.9%。
固本强基有力度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事”“如果我是当事人”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力保障“放管服”改革落地落实。依托“一号窗口”、“12345”服务热线、窗口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诉求并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业务办理、机动车查验、考试管理等各类制度,并开展全业务、全流程、多维度、覆盖式监管。
便民利企有温度。建立“企业预约、车管报到”的警企常态沟通协调机制,主动靠前问需解难题,设立服务热线、开辟“绿色通道”,做到“专窗专办”、限时集中办,护航更优营商环境。深入推广应用“e路通”。目前,“e路通”日均服务时长12小时,月均接线2700余起,同时段事故处理总量占全量事故的70%以上,车损和轻微人伤事故办结时间缩短至“小时级”“分钟级”,实现民警到场使用简易程序处理事故同比减少90%上。
阡陌交通,延伸生命轨迹
路畅人安,承载百姓期盼
新征程上,我们将不断深入打造“新质”交管警务生态,推进宜兴道路交通管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