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30万年的贵州丨“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荔波瑶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黔境定格社会开新——清代贵州

清代是贵州历史上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调整了贵州省域,开展“改土归流”,设置“新疆六厅”。经济上,引入新品,疏浚商道,近现代工业萌芽,贵州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上,多族共融,人文蔚起,英才辈出。

改土归流、开辟“新疆”等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打破了贵州局部地区封闭的状况,促进了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共同发展的景象,绚烂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大多延续着当时的样式,成为今日多彩贵州的靓丽色彩。

瑶族支系中的白裤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和贵州省荔波县。因其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族的服饰非常特别,可以说是既开放又前卫。

图中的这套女子服饰为荔波瑶族女子夏装,上衣为贯首服,由前后两块正方形的布缝合而成,胸前的板块为黑色布,后面板块为蓝色布,上面用彩色线绣有“田”字图案,其图案为瑶王印,传说是皇帝赐予的官印。上衣中间留有一段,供套头时穿用。整套服饰无领无袖,腋下无扣,下装着茧片绣百褶裙,上衣长度刚到裙腰。

以前白裤瑶族妇女不穿内衣,侧视胸部则一览无余。然而不遮双乳,不是情欲上的展露,而是白裤瑶族对母性和生殖至高无上的崇拜。

白裤瑶,为什么叫白裤瑶呢?据悉,是因为瑶族的男子都穿及膝的白裤而得名。图为荔波瑶族男子套装,上衣为对襟型,无扣,交襟穿着时用腰带固定。下装则是白色麻布中长裤,裤裆宽松,于膝盖处收紧裤脚,俨然都市小伙伴们流行的“马裤”。

白裤瑶族的服饰图案中,鸡仔花是主要纹饰,不仅装饰于男性服饰,也点缀于女性装束,彰显出对鸡的崇敬之情。他们独特的服饰风格揭示了在远古时期白裤瑶族便掌握了运用抽象民族文化符号的技巧,以此来传达对生活的情趣与文化的理念。

制图:王珺璐

0 阅读:2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