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专家建议建立量化指标体系评估乡村可持续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1-26 13:44:3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据了解,规划明确了未来三年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涵盖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规划诸多具体举措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高度契合,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乡村振兴与ESG理念高度契合,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可通过绿色信贷、社会债券等工具破解融资难题,同时利用科技赋能,如卫星遥感监测农作物收成,降低融资风险。在多方协作方面,信息披露是关键,可通过合作社等组织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他建议,可通过ESG标准建立量化评估体系,结合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优化乡村特有数据指标,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ESG理念赋能乡村振兴

规划指出,我国到2027年的主要目标,包括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乡村产业更加兴旺、乡村更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民生活更加美好等。规划从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乡村人才、繁荣乡村文化、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诸多内容与ESG理念紧密相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在环境方面,规划强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等。

具体应用在,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推广免耕少耕播种技术,降低农业甲烷和畜禽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提升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乡村力量。

在社会方面,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在社会层面,规划强调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的谋生能力。例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对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

治理方面,规划提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加强县级统筹协调,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干部力量向基层充实,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信息披露可推动多方协作

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规划中强调的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信贷支持,还涵盖了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如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绿色信贷和社会债券等。这些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ESG理念在乡村领域的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中,规划第(三十)条明确指出,要健全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发挥财政支持作用,同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大中型银行服务“三农”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农业再保险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施懿宸表示,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的经济体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体,存在规模小、财务记录不规范、风险较高等问题。除了规划中提到的一系列金融工具,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担保基金、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乡村项目的融资成本。

此外,他认为,通过科技赋能,如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精准地评估项目收益和风险,从而推动ESG投资在乡村领域的落地。这些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还通过设定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激励项目实施方积极履行ESG责任。

除了金融工具外,ESG信息披露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开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中设置了21个议题,其中就明确相关企业需要披露乡村振兴议题。

施懿宸对此分析表示,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的多方参与,而ESG信息披露是推动多方协作的重要工具。信息披露可以增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任,促进资源整合与协同行动。

例如,通过合作社、农产运销社等组织形式,整合各方资源,发挥牵头作用。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如区块链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和效率。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乡村振兴项目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专家建议引入量化评估体系

规划涉及ESG三个维度的目标,如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收入提升、乡村治理优化等,并制定了相应举措。但是,如何保证相关工作具有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一套量化评估体系。

施懿宸分析表示,国际上已经有一些针对城市的指标体系,包括绿色低碳和ESG相关指标,用于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同理,我国也可以将这类指标体系套用到乡村,并结合乡村的特征进行优化和调整,提炼出适合乡村的特有数据指标,使其更具针对性。

比如,在环境方面,乡村环境主要关注两个维度,绿色低碳和生物多样性。乡村本身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绿色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也较为突出。因此,关键在于如何保护这些自然资源,避免受到破坏。例如,保护乡村的绿色植被,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避免因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失衡。

在社会方面,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一是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经济发展不均衡。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这种差距,因此,施懿宸认为,具体的举措需要注重提升农民的谋生能力,而不是单纯依靠外部援助。例如,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和生产效率,利用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洒水、洒农药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施懿宸看来,治理是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乡村振兴需要提升治理能力,确保投入能够真正用于乡村发展。”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乡村的治理能力与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治理模式较为传统,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施懿宸建议引入现代化的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率和透明度,确保乡村振兴的投入产出比能够提高。

0 阅读:11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