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数学老师教体育”要动真格了|时评

羊城派 2025-01-26 15:01:16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这份文件中,有“体育教师的学历须是体育专业”“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突出对‘三大球’教师队伍的重视”等要求。(1月25日新华社)

据介绍,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发布该文件旨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要让这支教师队伍实现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首先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质量,故《通知》提出“体育教师的学历须是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要具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等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长期以来,“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与“体育是数学(或其他学科)老师教的吧”,既是戏谑之言,也是一些学校的尴尬现实。在一些学校,体育课不受重视,体育老师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体育课“放羊”,学生除了围着操场慢跑一两圈,就各玩各的,无难度、不喘气、不心跳、不出汗,学生缺乏体育运动技能,甚至于体育成绩较差。

实际上,体育课的专业性很强,内容也应更丰富,除了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健康教育,还有一些专项运动技能如足球、篮球、排球、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等需要传授。让非体育专业出身,又没有相应运动员等级证书的老师上体育课,只会将体育课当作“水课”敷衍了事。虽然如今体育成为中考科目,但在某些学校,体育课却成为“应试体育课”,与学习运动技能毫无关系,诸如跑步、仰卧起坐、跳绳等项目及无休止的体能测试,兼职的体育教师也会应付,而且往往是突击训练与测试。

体育课的专业性不强甚至沦为“水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运动技能的养成。有识之士曾指出:我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二年级,要上14年的体育必修课,但绝大多数连一项运动技能都没有学会。学校体育课真该反思:在14年中,学生到底有多少年上了体育“水课”?到底有多少学生曾陷入或正陷入“体育是数学(或其他学科)老师教的”的境地?

其实,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就提出,“体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体育教师,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与体育系统的有关体育工作者。”换言之,中小学体育兼职教师不得由本校内的其他学科教师或人员“兼任”。此次教育部的《通知》再次明确“体育教师的学历须是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要具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期待能真正终结“数学老师教体育”等现象。

这既需要各地学校提高“体育是最好的教育”“体育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等思想认识,彻底摈弃“重智轻体”的落后观念,保证体育课不被挪用挤占,并改革体育课教程,促进体育教学专业化和精细化;也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补充,统筹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多聘专业体育教师,切实落实“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推动体育教师定期交流、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推动退役运动员入校执教等等,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文|何勇海

0 阅读:5
羊城派

羊城派

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