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辽宁新闻1月24日电“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1月22日下午,锦州市太和区第十三届辽西高跷秧歌节鸣锣开场,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太和区高跷艺术团一出场就迎来了满堂喝彩。
“辽西高跷”这一传统文化项目,素有“高跷上的芭蕾”之美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辽西高跷秧歌讲究扔、跨、蹲、别、拧五字硬功,在表演上以美、浪、俏、哏、逗为突出特点,一米以上的踩跷高度,精巧细致的妆容,潇洒大气的动作风格,以及演员表情、脚体动作与高难度跷功完美结合是它的表演特色。辽西高跷历时数百载,流传至今,始终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活动。
锦州市太和区高跷秧歌节已经举办了十三届,今年高跷秧歌展演由太和区高跷艺术团、盘锦上口子忠贤文化艺术团和海城市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3支省内顶尖高跷秧歌队及来自街道的5支地秧歌队伍登场献技献艺。
听闻高跷秧歌节活动的举行,千余名观众早早就赶来,为的就是能抢占一个前排观演的好位置。今年的辽西高跷秧歌展演地点按照群众的需求移回到首届辽西高跷秧歌节举办地太和区政府大院,故地重游,老地方演老戏,让老高跷队员和老观众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青春焕发的岁月。
展演开始,现场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演员们脚踩高跷,身姿矫健,动作刚柔并济。搭肩、过网、推磨、大跨、对跨、燕子翻身等一系列惊险、刺激、夸张的动作,再配以欢快的鼓点、动人的唢呐、喧天的锣鼓,现场场面火爆热烈、气氛激动人心,生甩红绸、飞花扇、转手绢景景入目,抬花轿、跑旱船、唐僧师徒以及各种丑角装扮表演,生动演绎着辽西人民的故事与风情,愉悦了寒冬里驻足观看的人们。
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让人们流连忘返。现场观众难以抵挡这欢乐喜庆的氛围,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抓拍精彩的瞬间,太和区委宣传部特邀主持人在太和发布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账号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4万人次,线上线下共享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欢欢喜喜过年迎新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