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开始,新一轮寒潮开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部分水域出现封冻,一些想要体验冰上快乐的朋友急切地要上冰游玩。但我们要提醒您,这时候的冰层还比较薄,上冰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前一段时间,因为北方许多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人贸然上冰,发生了多起坠冰事件。
坠冰事件频发消防部门及时救援
1月14日,河北唐山玉田县有多人在进行冰钓时落水。从现场群众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事发时落水者较多,正努力想要从冰面下往上爬。另一段画面显示,此时冰面上漂浮着大量破裂的薄层冰块。记者从河北消防部门获悉,事故造成部分落水人员冻伤。
1月4日下午3时许,天津消防部门接到群众报警,一名60多岁的老人不慎落入结冰的海河中。消防员到场后发现老人落水点距离岸边较远,只有头部露在冰面之上。由于冰面冻得并不结实,消防员在穿戴好专业水域救援服后,只能采取匍匐前进的方式,缓缓接近老人。
因前期的挣扎和长时间浸泡,老人身体几乎冻僵,身旁大约3平方米的冰面也已裂开。消防员到达落水点后跳入冰冷的水中,在用漂浮绳帮老人固定好后,再将他托举起来。
在消防员和岸边群众的齐心协力下,大家拖动救援绳,终于将老人安全转移到了岸边。
2024年12月29日,河北省沧州市一男子同样也被困在距离岸边约20米的冰面上。消防员到场后了解到,男子是在冰面钓鱼时,不慎掉进冰窟中。因冰层较薄,男子随时都有完全落水的危险。为争取救援时间,消防员采取一人跳进寒冷的冰面,在前面破冰,两人乘坐橡皮艇在后面逐渐跟进的方式,缓缓接近被困男子。等到达被困男子周围,3名消防员协同将他捞上橡皮艇,再由120救护车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北京各水域结冰情况不一上冰需谨慎
北京的朋友,一定也感受到了本轮寒潮的威力。但自去年12月以来,北京气温明显偏暖,各大公共水域结冰情况如何?记者近日也进行了实地探访。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北京八一湖、首钢园等市区内的多处公开水域,发现这些地方的水面几乎没有结冰。正值午后,阳光照射下,八一湖水面波光潋滟。在岸边记者看到,现场设有“预防溺水珍惜生命”和“禁止攀爬”等多个提示标语。有冬泳爱好者相继跃入水中,进行游泳活动。
在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记者看到部分水域已经结冰。有市民根据肉眼判断后,小心翼翼尝试上冰行走。
现场提示广播:冰面较薄,存在安全隐患,请勿滑冰。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尽管现场有广播在循环提醒大家,冰面较薄不宜滑冰,且有工作人员值守,但仍有不少溜冰爱好者在冰面上结伴滑行。而工作人员对于他们上冰的行为也并没有加以制止。
而在社交平台上,近期不少网友也分享了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团结湖、什刹海等冰场滑冰的游玩攻略,例如什刹海在1月17日的时候只开放了后海的部分冰场,且售票时间截止到中午12点,下午4—6点是否继续开放要视当天天气而定。
对此,消防部门提醒,冰面的承重能力很难用肉眼准确观察,且每天的冰冻环境都可能发生变化。一些尚未冻结实的冰面,在冰刀、冰车等器材的磨损、挤压和破坏下,容易因受力不均,导致产生裂痕甚至断裂。提醒广大群众千万不要贸然上冰,更不要在无人管理的野冰环境里长时间穿行、垂钓和玩耍。
冰面落水莫慌张消防员演示“救命攻略”
根据相关规定,只有当冰层厚度不小于15厘米时,其承载能力才能满足一个成年人上冰的需求。那万一在冰上活动时,冰面突然发生破裂导致落水事故发生,我们该如何正确开展自救,以及救助他人呢?消防员教您几招。
消防员首先模拟落水者在薄层冰面进行原地弹跳,不慎坠入其中的情形。此时,落水者只剩半个身躯在水面之上。
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局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现在我们第一件事是要保证自己不沉下去,并且需要不断地向前爬动。落水时要尽可能保持冷静,放松,肌肉越紧张身体力度越大,就越容易往下沉。而如果肌肉松弛一些,身体整体的浮力会更大一些。
消防员介绍,落水者首先应大声呼救,同时避免过度惊慌。如发现周围没人,正确的自救方式应该是张开双臂撑在冰面之上,防止下坠。同时双腿不停打水,给身体提供向上和向前的浮力。随后利用手臂发力,将身体一点点挪出水面。要采取匍匐爬行或翻滚的方式离开落水点,防止冰面发生二次破裂。
当发现有人落水,我们想要提供救助时又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局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如果说使用手拉手救人的方法,那么在救援的过程中,很容易这名施救的队员也被拉入到水中。而他在落水的一瞬间,由于生理本能的反应,他会将这只手牢牢拽住这第二名施救队员的手。由两个人救一个人,瞬间变成一个人救两个人,结果形成连环落水连环发生危险的情况。
消防员介绍,正确的冰面施救方式是及时拨打119报警。而在等待期间,施救人员可在周边寻找救生圈、绳索、木棍等可漂浮、可抛投的工具进行施救。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施救人员都尽量不要直接手抓落水人员,以确保自身安全。时值假期,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