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26日电(卢金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称北京亦庄)介绍,2024年,亦庄新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连续2年超千亿元;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增长10.6%。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北京亦庄,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超级工厂里,为新能源车专属打造了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等六大车间,超过700个机器人直接服务于生产线,实现关键工艺的100%自动化,并由AI赋能高精度质检……走进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机器人在有序工作,每76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2024年3月28日正式发售,230天交付10万台,创造了新车企10万台最快下线纪录。2024年12月9日,小米YU7官图发布,预计2025年6、7月上市。随着小米YU7发布,北京亦庄将再添新车型,这成为北京亦庄·汽车智造创新城加速创建的一个缩影。
不仅如此,北京亦庄还迎来北京奔驰整车产量突破500万辆。振奋的数字是北京亦庄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2024年,亦庄新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
不仅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超6000亿元的工业产值背后,北京亦庄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壮大,彰显出高精尖产业的基础优势和产业韧性。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亦庄,还是全市唯一全面布局六大未来产业的区域。塔吊高耸、车辆穿梭、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在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大街”项目现场,建筑物主体结构逐渐升高,项目整体形象愈发清晰。于2024年7月启动的“北京火箭大街”项目主体工程全面进入地上施工阶段。2025年,随着项目投用,“北京火箭大街”将成为“亦庄航天”的又一张亮眼名片。一年来,一个个固投项目在亦庄从“规划图”变“施工图”“实景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北京亦庄固定资产投资连续2年超千亿元。
在创新方面,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实现拟人奔跑并亮相“亦庄半马”,目前奔跑速度已达12公里/小时,全球领先;华翊量子第一代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商业化原型机HYQ-A37,能够操控37个离子量子比特,2024年研发完成量子比特规模过百的第二代原型机HYQ-B100,相干时间、保真度等相关性能指标均达国际一流水平;铂生生物自主研发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于2025年1月2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中国第一款获批上市的干细胞治疗药物;区内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5个奖项……2024年,北京亦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前列。
优势正在持续放大:在壮大主导产业中巩固基础优势,270万平方米的汽车智造创新城产业生态空间已系统规划、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迎来6家跨国药企布局;在未来产业中塑造竞争优势,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丰田燃料电池工厂正式投产;在推进融合转型中孕育发展优势,北京亦庄获批全市面积最大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全市第二。此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措施》已发布实施,围绕巩固扩大制造业发展优势、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全面释放内需潜力促消费、加大企业培育支持力度等共出台10项具体举措,进一步突出政策普惠性,强化对高精尖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持续巩固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们以‘量’的积累孕育‘质’的势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聚变提升战略,总结形成了‘44637’发展体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亦庄将当好“四个先锋”、打造“四个高地”,坚定实施高质量发展聚变提升战略,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建设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