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我们将迎来第一个
“人类非遗版”春节
中国春节(SpringFestival)
于2024年12月4日申遗成功
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再次唤起了人们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这个长达8天plus版的
蛇年“非一般”春节
黄石有“非一般”的过法
一箩筐的非遗玩法
快来解锁吧
龙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好的祈愿
在2025年的新春佳节
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级非遗
王贵武龙灯展演即将震撼上演
带你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共度欢乐祥和的春节
王贵武龙灯
是指流传在黄石王贵庄的
大型集体民间舞龙
与武术结合的文化活动
主要在春节以及
其他大型庆典活动中举行
王贵武龙灯三条巨龙由一大两小组成
共有105节,总身长350米
配有带头笼、龙门、龙虎牌
戏珠、天狮子、牌子锣队
参与者达300多人
表演时气势磅礴,场面宏大
王贵武龙灯
将传统武术的“武之功”
与龙灯表演的“舞之艺”相融合
结合拳术和龙棍的棍术
集祈福、健身、娱乐、防身为一体
形成了王贵武龙灯的鲜明文化特色
2021年5月24日
龙舞(王贵武龙灯)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时间
2025年2月1日(大年初四)
19:00-19:30
活动地点
华新1907文化公园
(正门处广场)
想象一下
大年初四的夜晚
华灯初上
华新1907文化公园正门广场人头攒动
在喜庆的氛围中
国家级非遗王贵武龙灯闪亮登场
绝对让你大饱眼福
这个大年初四
让我们相聚华新1907文化公园
共赏国家级非遗王贵武龙灯展演
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热闹的氛围中迎接蛇年的好运!
记得叫上亲朋好友
一起来现场打卡
留下美好的新春回忆!
农历新年
是各类民俗活动最集中展示的时段
多年的非遗保护行动
让黄石各类传统民俗活动
重现生机、大放异彩
阳新布贴
属于民间实用艺术
其工艺和制品应用范围很广
粗略统计有近30个品种
多采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
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
成品具有黑漆点金般的直观效果
色彩和明度对比极其强烈
布贴的构图自由随意
天上人间、山禽水族集于同一画面
表现不求形似
每以夸张变形手法构象写意
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呈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中国文化报》《装饰》等
多家报刊竞相载文刊图
称阳新布贴具有
“使人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2008年6月7日
阳新布贴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春节来临之际
阳新人民会在家中挂上新的布贴画
祈愿来年日子越来越好,红红火火!
红红火火闹新年
热闹的春节怎能少得了
民俗戏曲唱大戏呢
阳新采茶戏
是流行于鄂南、赣北的
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
是湖北省十大稀有剧种之一
阳新采茶戏的音乐
由正腔、彩腔、击乐三部分组成
其中正腔包括[北腔]
[汉腔][叹腔][四平]等
彩腔包括乡土气息浓厚的
[灯歌][山歌][田歌][彩调小区]
以及道情渔鼓、情歌专用小调和插曲40余支
阳新采茶戏曲调优美
表现力丰富,可塑性大
被誉为
“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
作为阳新县知名文化品牌
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
2008年
阳新采茶戏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冶刺绣
是流行于鄂东南地区的民间刺绣
针法以平针绣、打籽绣
盘金绣、钉线绣为主要特色
并延伸出双面打籽绣及
双面异色异形绣等特殊技法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
大冶刺绣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
更是当地民众生活方式、审美情趣
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的一种外在体现
刺绣作品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绣品在民俗活动中
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
成为传递情感、维系家族
与社区关系的重要纽带
2013年
大冶刺绣
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石人心中
年味也许就是小时候
爷爷奶奶蒸印子粑的热气腾腾
叔叔伯伯舞龙舞狮的红红火火
婶婶娘娘制作布贴的情意浓浓
岁月流转
春节的意义不止是日历翻过的一页
更是亲人一次次盛大的相聚
也是对千年民俗的守护与延续
巳巳如意“非遗年”
生生不息“中国红”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发布的春节申遗资料中所描述
“中国广大民众
是遗产项目的实践者”
让我们行动起来
以非遗为笔,以热情为墨
让古老技艺
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异彩
共享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整理制作:熊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