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678字,阅读约需1分钟
春节将至,一场以“文明乡村欢喜过年”为主题的“村晚”彩排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核桃村福星组举行,这将是这个小山村里连续举办的第37个“村晚”。
1月24日,贵州毕节大方县核桃乡核桃村福星组村民正在布置舞台。
“村晚”即将彩排,村民们正在摆放凳子。
福星组的乡村春晚是从1989年开始,一个村民的提议得到了大伙的赞同,在村口宽阔的茅草屋前,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赢得掌声不断。于是,每年春节前夕,福星组组建了“村晚”筹备小组,“村晚”成为了这个小山村的必备“年货”。从只是单纯唱歌,如今歌曲、街舞、相声、魔术、小品、萨克斯等节目多样,从没有舞台、没有音响、没有话筒……到如今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小“村晚”从坑洼不平的“土坝坝”演到了宽敞平坦的文化广场。逐年丰富的“时尚元素”,让这台山村春晚,不仅“接地气”,也“赶时髦”。
村民正在进行表演节目彩排。
“村晚”节目形式多样,两位小朋友彩排小品节目。
彩排表演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观看。
每年,村民们用心编排的沾着“泥土味”的节目,成为大伙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大家既是台下观众,也是登台主角,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正如村民赵方云说的那样:“我登台、我演出、我快乐。”
拼版照片:上图为1989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核桃乡核桃村福星组第一届春晚合影(翻拍资料照片)。下图为2025年1月24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核桃乡核桃村福星组2025年春节联欢会最终彩排合影。
从土坝坝上“长”出的37个“村晚”,见证了小山村的蜕变与成长,也承载了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