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对于中华儿女而言意义非凡的节日,承载着家的温暖与团聚的期待。在这个喜庆的时刻,南汇监狱内的一幕,却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情感色彩。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步履蹒跚地走进接见厅,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深深的思念与期待。当她的视线与服刑人员李大壮(化名)相交,那一刹那,时间仿佛静止了。李大壮的眼中,思念、愧疚、悔恨交织在一起,最终化作夺眶而出的泪水。母亲的到来,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照亮了他曾经冰冷、绝望的内心。
事情追溯到一年前,那时的李大壮22岁。家境的贫寒和父亲的早逝,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的心头。生活的艰辛,加之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和教育,让他的性格偏执、叛逆。一次,他心怀侥幸,听信了朋友编织的谎言,认为赴异国他乡淘金是快速致富的捷径。然而,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实则是一条通往深渊的不归路。
入狱之初,李大壮不认罪、自我封闭、对抗改造,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恐惧、迷茫与挣扎。面对李大壮的抗拒,獬豸矫治团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采取了更为细致入微的矫治策略。
“矫治手段必须有的放矢,要深入罪犯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这是矫治团队成员之一陈欢总结的黄金经验,正是这样的理念,为李大壮的重生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大壮是湖南人,高考考上一所大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之后,好高骛远的他,却听信同乡的欺骗,到境外从事起了电信诈骗……
在一次特殊的电影教育中,监狱组织服刑人员观看了电影《孤注一掷》。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内涵触动了服刑人员的心灵,引发了他们对过去罪行的深刻反思。观影结束后,监狱组织服刑人员写下学习笔记。电影中的情节如同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也点燃了他内心深处悔罪的火种。他坦诚地剖析了自己的犯罪根源——扭曲的金钱观和无法抑制的贪欲。
为了巩固教育成果,监狱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拒绝贪欲,远离骗局”法治讲座备受关注。公职律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地讲解,揭示了网络电信诈骗的种种手段及相关法律条款。这不仅增强了服刑人员对网络诈骗危害的认识,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法治观念。
此外,监狱还组织了“认识电信诈骗危害”交流座谈会。服刑人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诈骗风险。民警则鼓励他们通过书信、亲情电话等方式向家人传递防骗知识,共同守护财产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刑人员的法治意识,监狱还特邀了奉贤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刘琳律师和黄浦区人民法院的法官来监进行讲座。刘律师结合电影《孤注一掷》,深入剖析了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特点及法律后果;而法官则通过案例讲解,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这些举措不仅让服刑人员受益匪浅,也为监狱的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矫治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李大壮逐渐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与社会危害性。他开始积极参与监狱组织的改造活动,严格遵守监规纪律,并主动撰写认罪伏法书。他与身边的服刑人员相处融洽,逐步融入了集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南汇监狱服刑人员的新春文艺汇演中,李大壮勇敢地站上了舞台,献唱了一首《重生》。他的歌声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彰显了他内心的改变与成长。他深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全新的生活。
在会见厅内,李大壮的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儿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关切与期待。她凝神细听着儿子讲述去缅甸的曲折经历,脸上不禁露出了担忧的神色。然而,当得知儿子在监狱中接受了系列的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并已经逐渐适应了监狱内的改造生活时,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转眼间,母子俩在接见厅的相聚时光即将结束。在这离别的时刻,空气中弥漫着深情与不舍。他们俩目光紧紧交织在一起,仿佛想要将这份珍贵的亲情永远定格在心中。母亲的叮咛与鼓励如同春日的暖阳般温暖着李大壮的心灵,她的话语不仅是对过去错误的原谅与宽恕,更是对儿子未来新生的殷切期盼与祝福。
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着团圆与喜庆,更承载着家庭温暖与社会包容的深刻内涵,李大壮在监狱中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关怀与支持以及社会的理解与接纳,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决心与信念。而在上海市南汇监狱,一个个李大壮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