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晚上,刚刚在维港电影城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前电影记者邱邱带着两个女儿走出影院,用手机拍下了久违的令人震撼的场景:等候区的长椅上蜷缩着等待的观众,自动取票机前蜿蜒的队伍已经排到了消防通道,爆米花的甜香与咖啡的苦味在暖气中交织。
这是2025年春节档的真实图景,中国电影已悄然翻开了新的一页——1月29日大年初一票房突破18.05亿元,观影人次达3516.9万人,刷新中国影史单日最高票房及观影人次纪录。1月30日10时43分,2025年度总观影人次破亿!1月30日14时,2025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破30亿元!再创新高!这些数字背后,是滚烫的时代情绪在银幕上的投射。
大年初一晚上,金逸影城,春节回家的杜海胜包下整排座位——这是他连续第三年组织高中同学集体观影。“去年看《热辣滚烫》时只有11个人,今年《唐探1900》来了26个。”他翻出手机里的老照片:2015年毕业那年时,十几个少年挤在一起朋友家里一起看《唐人街探案1》的模糊影像,与如今IMAX巨幕前西装革履的银行职员、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形成奇妙呼应。
而沪漂晓帆带着父母孩子连续三天打卡了春节档影片,他们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看大侠面对强敌入侵时所表现的家国情怀,在《唐探1900》里开启一场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旧金山探案与冒险之旅,又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年轻的哪吒发出壮志豪言“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电影散场时,三代人在挤在影城电梯里兴奋地讨论着电影的情节,晓帆掏出手机拍下一家人走出电梯的背影,在朋友圈配文写下“原来团圆不仅仅是围坐餐桌,还是共享一片银幕里的悲欢。”
大年初一上午10时,“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新了官方微博“因为年轻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因为不服所以想改变世界!就是千千万万个哪吒,汇聚成击穿长夜的力量。”正是这份勇气和执着换来市场热烈回应——截至记者发稿,《哪吒之魔童闹海》以6.9亿元的票房,位居春节档第一。成绩单的背后,是电影人不眠不休换来的技术升级,也是传统神话与当代青年精神的深度共振。
当影院灯光次第亮起,照亮的何止是票房数字,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集体期许。——《射雕》散场后的商场扶梯上,中学生用手机播放1983版《铁血丹心》给爷爷奶奶听;《熊出没·重启未来》里光头强驾驶机甲保护宇宙幼苗时,孩子们攥着荧光棒高喊“熊大熊二加油”;《封神2》影厅外的文创柜台前,年轻人将“雷震子同款青铜面具”戴在父亲头上;《蛟龙行动》午夜场的卫生间里,两个素不相识的中年男人哼着同一句“穿林海跨雪原”相视而笑。正如深夜仍在调试杜比全景声的工程师王磊所说:“我们制造的不仅是声场,更是让异乡游子、银发族、特殊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的文化磁场。”
春节期间,影院场场满座。
春节档电影早已超越娱乐产品的范畴,成为国民情感的共振。当8万多块银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步亮起,当数亿人在同一个档期走进影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产业的繁荣,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图谱,那些黑暗中闪动的光影,既是时代进程的镜像,也是普通人的生命诗篇。
(长江日报记者徐璐)
何晓刚
摄影部记者@TA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