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京广高铁春运安全,他们在武汉之巅踏雪巡线

极目新闻 2025-01-31 15:45:15

极目新闻记者曹磊

摄影记者刘中灿

通讯员王欣叶琳

1月25日,农历蛇年新春到来的前三天,武汉悄然降下瑞雪。仅仅一个小时,北部山巅的积雪深度已超1厘米。黄陂清凉寨海拔600米的笔架山顶峰好似披上一身银甲,分外妖娆。

绵延的山脉之上,耸立着一座座高压铁塔。串联其间的220千伏闵冯一二回线路,承担着为京广高铁石武段的供电任务。其中75号塔和76号塔正处于山巅迎风坡上,每每遇到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极易出现线路覆冰、设备过热等情况,对这条铁路春运“骨架”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隐患。

1月26日上午9时许,雪后初晴,铁塔银线微隐于山中依然缭绕的薄雾之间,若隐若现。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运检六班副班长彭子康带领两位班员攀山巡线——他们带着测温、测风,以及各种物理工具,对武汉之巅的75号、76号杆塔进行特巡特维,确保设备及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把步子踩实了再用力,又是雪又是泥,别滑倒了!”尽管当天是暖阳替代了风雪,但山间的小路却变得更滑更难走了——阳光之下,山坡上浮雪慢慢融化,本就坎坷不平的小路变得更加泥泞,也更滑更难走了。

好不容易走到山间通往闵冯一二回线路75号铁塔的“入口”处,彭子康先拿出望远镜对远处的铁塔进行初步观察,而后决定:必须走到塔身处对各个金具进行细致检查。

队员们口中所说的“入口”,实际上就是他们用脚在山林里披荆斩棘踩出来的一条山坡小道,向上望去,整个山路的坡度差不多达到75度,而且非常湿滑,攀登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彭子康一再叮嘱队员,往上或向下走时,一定要横向挪步,慢了再慢。

在极端天气到来时,输电运检队员们就要在这样的风雪山巅之处,每天进行多次特巡特维,而那条目测近75度的陡坡,已经是他们巡线路上,最“平坦”的一条路。

挂起望远镜,拿出测温仪,彭子康一马当先开始攀登,还不停地提醒身后队员注意安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爬”行。在这样毫无遮护的山间,随便一个趔趄或摔倒,都可能跌进深渊。

越往上走,山间的风就越大。“哎哟!”突然,身后传来队员唐蕾的一声喊叫,彭子康立即回头,下意识地伸手去抓,果然一把拽住了马上就要滑倒的唐蕾的衣袖。因为脚下覆雪正好盖住了一处洼地,其中满是积水和淤泥,踩上以后很容易打滑。

站稳以后,唐蕾笑着向彭子康表达感谢:“还好有你!”

“前两天遭遇的大风天气,对我们的线路产生巨大威胁。”彭子康说,1月25日中午,运检六班班长张家旭在视频监控群里发布提醒,75号塔的设备显示风速超过29米/秒,达到国家的“巨型风暴”的标准,空中线路舞动明显,形成安全隐患。

差不多经过半个小时的攀爬,队员们终于抵达了75号塔所在的山顶。随即,彭子康又一次用望远镜向上观察塔身的金具状态情况;同时,唐蕾拿起测温仪,对准输电线路的线夹进行温度测试,而后对周边环境开展测试:“环境温度负3摄氏度,风速3.03米每秒,线路无舞动,安全可控……”

在对环境温度、风速、杆塔的塔材金具进行全面的人工巡视以后,彭子康又操控无人机,对塔材、线路可能出现的发热等重要缺陷进行查验,确认完全没有问题后,才完成了上午第一次线路特巡特维任务。

临近中午,因为上下一次清凉寨耗时较长,队员们只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工器具,就找了一处稍微避风的小路旁边,拿出随身携带的自热米饭和白开水,在山里解决一天的午饭。

番茄牛腩饭、菌菇牛肉饭、黄焖鸡块饭……“哇,这碗海带汤味道真不错!”饭熟了,席地而坐的队员们还不忘拿出饮用水一起“碰个杯”,相互道声“新年快乐”,一起享受这一餐难忘的年饭,再开启一轮新的山中特巡。

0 阅读:16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