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这三种人,洪福齐天,财运亨通

楚然谈情感 2025-02-21 16:16:48

文/情感文化小陈

老话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断肠。”

老子说,这三种人,洪福齐天,财运亨通。

一、没有功利心的人

《道德经》有云:“知足之足,常足矣。”

功利心强的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汲汲于名利的人,往往更加知足、惜福,,反而福禄双全。

198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了我国特级发明奖。

奖金高达十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可他却没有私用,而是捐赠给了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

生活中,袁老非常简朴。他与夫人邓哲逛超市,专挑便宜货买。

看到十块钱一件的衬衫,一口气就买了十几件。

袁隆平乐呵呵地说:“这衣服多好!穿着下田干活,弄脏了我也不心疼。”

一次,出席会议,秘书为了让袁老在路上更舒适一些,自作主张买了头等舱的机票。

袁老发现后,要求秘书换回了经济舱。

如果醉心于名利,欲望随之越多,束缚也就越多。

不如看淡得失,追求内心的丰盈自足。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有人总能吸引财富,连福气都追着跑?”

有人回答,答案或许藏在《道德经》的箴言里: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于金钱,不存占有之心,也就不会刻意积累财富。他们获取钱财是为了关照他人,因此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的财富反而越丰富。

春秋时期的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抛下高官厚禄泛舟江湖。

他三次散尽家财救济灾民,又三次从零开始成为巨富。

在齐国经商时,他坚持“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别人笑他傻,他却在灾年粮价暴涨时,用提前囤积的物资救活一城百姓。

后世之人称他为“商圣”,《史记》记载他“十九年三致千金”,临终前他将全部财富分给穷人。

范蠡总说:“财如流水,截则腐,疏则活。”

财富和福气最眷顾的,永远是那些愿意“让利”的人。

就像手握一把沙,攥得越紧流失越快;摊开掌心,反而能盛住更多阳光。

做生意敢让三分利,待人能退一步路,这样的人,财神怎会不偏爱?

二、财不外露的人

《道德经》有云:“光而不耀。”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道德经》里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意思是,钱是身外之物,再多的金银财宝,别人也拿不走。如果你有钱,就到处显摆,那可能会招来麻烦。

西晋的石崇富甲天下,生活奢靡,连家中的厕所都装饰得像宫殿一样,且常与国舅爷王恺斗富。

珍宝、美人等都能成为其炫耀的资本。

石崇的富贵声名远扬,却也因此树敌无数,最终在权 力斗争的漩涡中身首异处,万贯家财化为乌有,一世荣华不过是黄粱一梦,空留后人叹息。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里有这样一句话:“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过于显露自己的富有,会招来别人的争议和嫉妒,锋芒毕露,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炫耀不仅显出品质的肤浅,更是认知的狭隘。

古时候,徐州有一个叫钱圣仁的生意人,在外地经商多年,赚了许多钱,这一年他准备回家过年,因为担心被人惦记钱财,回乡途中他特意穿了一身破旧的衣服,一路上,他谨言慎行,风餐露宿,快马加鞭地赶路。

距离故乡只有一天的行程时,他来到一个村庄,天色已晚,他也很累了,想先借住一晚,明日再赶路,他敲响了冯二家的房门。

冯二是位老实憨厚的人,很热情地让钱圣仁留下过夜,还让妻子做好饭菜招待他。

吃完饭后,夫妻俩还把主卧让出来,让钱圣仁休息,自己去了厢房。

钱圣仁对他们的举动感动不已,外乡打拼操劳多年,虽然赚了不少钱,却从来没有遇到冯二夫妻这么热情的人。

因为心里踏实,他一直睡到天色大亮,而冯二夫妻已经做好饭菜等着他,钱圣仁看冯二家很是贫寒,夫妻俩又如此善良,感慨万千,吃着酒菜,他也放下了戒心,把自己一直不离身的破旧包袱打开。

见到包袱里白花花的银子,冯二夫妻的眼睛都亮了,钱圣仁亮明自己的身份,拿出一些银子送给他们,作为款待他的一点谢意,但钱圣仁不知道,此时冯二夫妻已经起了歹意。

拿到银子后,他们盛情挽留钱圣仁再喝几杯,最终将钱圣仁灌醉,侵吞了他的全部钱财。

古语说:“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钱财是一面照妖镜,最可以照射出人性的丑陋。

很少有人能够在钱财面前,保持最初的本心不动摇。

锁住财福之门,守朴待时,才是积累福报和财富的最好方式。

三、善良的人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天不会偏袒任何人,却从不亏待善良的人。

善良,并不意味着要做出什么惊天的善举。但一定要心怀善念,为自己和家人积福。

古人云:一切福田,来自心地。

待人始终怀有一颗善心、一颗诚心、一颗宽心。一切善因必有善果。

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说:“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可以让人学到东西,你的社会资本也会随之积累,但是这些都不是能够即刻兑现的,却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你惊喜。”

在苏轼漫长的一生中,善良是贯穿全程的词汇。

苏轼一生被贬谪多次,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一心为民,以善为本。

在徐州,他不舍昼夜与洪水斗争,拯救一城百姓。

看到路边饿死的小孩,他悲痛难忍,会含着热泪将其埋葬。

遇到贫穷赶路的书生,他心生怜悯,会拿出银两资助对方。

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苏轼的善举,也为他带来了命运的恩泽。

落难之时,三朝太后相继鼎力相助,护他周全。

居无定所之时,总有穷书生为他搭建容身之所。

饥寒之地,总有百姓送来粗茶淡饭。

无论他走到哪里,境遇高低,都有人敬他、爱他。

他付出的善,得到的善,令他即便半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曾消沉颓丧。

就如梭罗所说:善良是唯一不败的投资。

心有善念,所遇之人皆为善人,所行皆为坦途。

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气。

你在过去做出的善举,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刻,为你带来好运气。

偶尔做件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不泯灭善良的初心。

真正能聚财旺福的人,从不是靠算计争夺,而是用一生的修行和智慧编织一张网——网住机遇,兜住人心,也接住了命运馈赠的糖。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道德经》为“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道德经》是一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经典之作,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财运思维,增长自己的福报,那么《道德经》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0 阅读:6
楚然谈情感

楚然谈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