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每逢花季,广州的大街小巷总是开满木棉花,木棉花又叫英雄花,是广州市的市花,挺立枝头的火红色花朵与这座孕育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英雄城市十分相称,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张美丽的木棉花照片,顿时心生向往,目光久久不能离开。
照片上是位于广州中山纪念堂园区内一片蔚如朝霞的木棉花树,层峦叠嶂似的枝条在半空中纵横交错,挑着百万朵浓烈的花朵,开得好不热闹,广州中山纪念堂巨大的宝蓝色琉璃瓦圆顶被这片美丽的花海簇拥着,前檐下的横匾高悬伟人孙中山先生手题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壮阔雄浑。
在这片木棉花树中,有一株枝条嶙峋,颇具古意的木棉树特别高大,像是木棉树丛中的长者,它灰白色的树干上笔直地挺立着许多枝干,一朵朵饱满的木棉花像一把把赤红的利刃刺向蓝色的天际,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这就是见证了广州城数百年人事变迁的“木棉王”。
今年春天,妈妈带我走进广州中山纪念堂,去探访这株赫赫有名的“木棉王”,了解到这张照片背后蕴含的“三让木棉王”的有趣故事。
这株古老的木棉王栽种于清朝康熙年间,已经是一位350多岁的“老人家”,当时,人们在广州的八个地方种下了木棉树,有“羊城古木棉八景”之说,可惜因为广州历史上的多场战争发生,木棉树经历战火的摧残,如今,其他同时期栽种的木棉树已经销声匿迹,唯独剩下纪念堂的这株木棉非常幸运得以幸存,自广州城1949年解放以来,由于有了人民政府明确的保护机构,大树更是越来越茂盛,如今,它依然傲然挺立,每年春天都能开出八万多朵火红的花朵。
走在木棉树下,我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奇妙的机关:树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小小的透气孔,通过这些透气孔,木棉的根系可以往更深处生长。
纪念堂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木棉树是一种根系十分发达有力的树木,它的根系会在吸收养分之后,向四面八方延伸,变得越来越庞大。
不巧的是,就在木棉王树下有一条连接纪念堂东西两侧的主要道路,早在二十多年前,木棉往南边的主根就已经越长越旺,不仅撑出了地面,而且撑破了围着树木的花基。
为了保护这株百年老树,人们决定给木棉王的根系“让道”,把压在树根上面的混凝土凿开,用石粉把主根保护起来,还在根系上设计了一座“小桥”,用钢筋架架空,然后在上面铺设了混凝土,让游客在行动时不会直接压迫伤害到主根,让根系也有更好的生长空间。
时光荏苒,古树王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到了2017年,这条主根再次冲破地面,为了充分舒展树根,人们再次选择避开古树的根系,改造路面,这一次不但扩充了木棉王的树池,同时还给大树“加餐”:给它的根部敷设营养土,保证其享受到充足的营养,同时,在土壤的上方更换了拱度更高的“石拱桥”,这对于往来的行人来说,固然增加了一些小麻烦,但给了古树根系更好的保护。
随着古籍保护措施的日益完善,安居在中山纪念堂这位“老人家”日益茁壮,今年,大树的树根再次将上方的地面顶得歪斜变形,广州人依然本着“古树优先”原则,再一次选择对路面进行改造,他们为木棉王量身定制了舒适版的“洞洞鞋”——在地面透气砖的基础上布设了五十多个充满养料的透气孔,让大树能在优越的地面环境中自由生长,并对它十年乃至五十年后的健康生长做了周详的方案。
木棉花的红色,就是广州的城市底色。广州人对木棉古树细致入微,殚精竭虑照顾有加,木棉王年年春天绽放的八万多朵绚烂花朵又何尝不是广州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长期坚守生态文明理念带来的自然回响呢?
注:该文章为初赛优秀作品展示,不等同于决赛获奖。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