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曹月
通讯员 陈韵妍 岑婉梅 劳燕如
5月下旬,广东再现本土疫情,处在抗击病毒第一线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面临疫情防控的巨大挑战。连日来,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和医护人员、志愿者一起在抗疫一线坚守。
有人问,“逆行的你们累不累?”答案或许就在这篇战疫日记里,这篇日记的主人公是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陈韵妍。她的日记里有逆行的身影,有挥洒的汗泪,有难忘怀的感动,让我们翻开日记读她的故事。
陈韵妍陈韵妍正在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5月28日上午,作为医院第一批支援核酸采样先锋队的32名成员之一,我和队友们一起出发前往南海区璞玉园采集点。“坐上大巴啦,到了告诉你,不用担心。”我给新婚的丈夫发去信息。很快,我们来到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东社区的核酸采样点璞玉园。
从居委会处得知,平东社区原居民加上外来人员人口共3万多,我们预计要用三天完成采样任务。领队马上召集大家进行任务分工,第一天我轮值的时间是晚上10点到凌晨4点,我马不停蹄开始了准备工作。在医院,我负责科室人员的常规核酸采样,科室的同事都说我采样技术了得,所以我早早地便换上了防护服,自信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
群众开始到达,我很快投入到采集工作中,然而才半小时,我已经汗流浃背,心跳加快,听着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越来越大,我赶快调整呼吸,握了握拳,提醒自己冷静、坚持。群众络绎不绝,我慢慢地也适应过来。来做核酸的每个居民都很客气,还没坐下就连声道谢,有一个看着只有两岁左右的小宝贝乖乖地张大嘴没有哭闹,我也高兴地给他竖起了大拇指。600多个样本采集下来,我倍感自豪。凌晨4点,到了换班时间,脱防护服时,我才发现自己腰背僵硬,特别是右前臂和大拇指,为了保证采样时的质量,一直保持肌肉紧张,都伸不直了。
拿起手机,上百条的未读信息,都来自我新婚的丈夫:“到了吗?”“辛苦吗?”“你什么都没有带就出发了,要给你送日用品吗?”“我看到新闻上的视频,大家好辛苦啊,你那边是不是也很艰苦?”“吃过饭了吗?”“要多喝水啊,照顾好自己啊”……
看着他的絮絮叨叨,我不禁泪流满面。一心想着抓紧时间完成任务,我竟然忘了给家人报平安。“我没事,别担心。”我回复他。“那就好,照顾好自己,我等你回来。”凌晨4点,他还在等我。好想告诉他,请他放心,不但我会照顾好自己,我们医院、居委会、志愿者等等,都会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支援南海核酸检测先锋队部分队员在病毒面前,正是这一份团结与奉献,构建起牢牢城墙,大家都在无畏地冲锋陷阵,和病毒作战。三天支援结束,我回到了顺德。回想这三天,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温暖和感恩,感恩有机会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感恩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成长。有人说我是英雄,但我觉得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护士,只是众多在群众需要时能鼓起勇气迎接挑战的白衣卫士的一员。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无惧风雨,和大家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筑好疫情防控的强大防线。这是一篇再普通不过的日记,没有极尽华丽的辞藻,没有绞尽脑汁的遣词造句,只是简单地记录自己的工作点滴,为自己和其他人打气而已。但在这些平实的字句背后,藏着日记书写者未曾宣之于口的“不平凡”,藏着他们平日不轻易显露的心声。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李斯睿
审签|吴瑕
实习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