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黄志刚
通讯员刘秋娥易静雯
“老祖宗留下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一分一毫都不能少。”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林场护墓队队长徐森说,埋在地底下的文物见证了我们的先祖走过的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毁掉了。
无论寒来暑往,还是四季更迭,在荆州区八岭山古墓群的山林中,有一群人常年坚守巡山护文物,让历史的物证完好地沉睡在地底下。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千家万户正享受着温暖的春节假日时光,荆州区八岭山林场的50后退休护墓员王方哲、60后退休护墓员张祖雄,以及在岗的70后护墓员徐森、90后护墓员周琪,他们四代护墓员联袂巡山,守护着老祖宗留下的文物遗产。
2月3日,荆州区八岭山林场四代护墓员坚守在岗位守护文物
记者直击护墓员巡山
荆州历史悠久,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岭山、马山和雨台山三大古墓群,分布了东周、秦汉等时期大型古墓葬1412座、古遗址182处,无封土堆古墓更是不计其数,被国内文物界誉为“地下博物馆”。
荆州区八岭山林场位于荆州古城西北约20千米处,这里群山环抱,植被繁茂,古墓密集。相关资料显示,仅八岭山林场,现存大型封土堆560多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汉墓次之。
荆州区八岭山林场冯家冢鸟瞰
当天,极目新闻记者跟随四代护墓员巡山,见证他们的文物守护之路。
“这座封土堆,应该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极目新闻记者跟随护墓队员一道来到了八岭山林场的系马冢,今年75岁的王方哲说,眼前这座相对高度约15米的封土堆是一座楚墓,不过,后因关羽曾在此系马而得名。
“这应该是王公贵族的墓。”王方哲说,封土堆本身就是不可移动文物,距离封土堆顶端20多米深便是墓葬的核心区,根据封土堆的占地面积、高度等可以评判墓葬的规格,“八岭山一带、马山一带几乎全是王公贵族的墓地。”
极目新闻记者站在封土堆下,目之所及,一处高高隆起的土堆上长满了参天大树,若不是专业人士介绍,很难将其与古墓葬联系在一起。
沿着陡峭的山坡,极目新闻记者随护墓队员爬向封土堆顶端。王方哲说,巡山护墓,最重要的是检查是否有盗洞,而他的办法是用枯树枝在封土堆周围做上标记,以此判断是否有人“入侵”领地。
“如果标记发生异动,说明有人来过,就要仔细检查了。”指着看似随意摆放的松树枝,王方哲说,“你看,这棵枯枝的一头搭在灌木枝上,有人经过就会改变树枝的位置,我就要引起注意了。”
这是王方哲在30多年的巡山护墓过程中,总结的巡山方法。他说,之前他当护墓队长时,有时去检查护墓队员巡山的情况,会特意丢下几块钱,如果队员没有捡到,说明巡山护墓不细致。
在山坡的一处枯树叶下,极目新闻记者发现了一个碗口大的洞,便好奇地上前观察。“别担心,这是猪獾子打的洞。”王方哲一眼辨别出来,他说,盗墓分子打盗洞一般会选择在封土堆顶端,这样便于开展探测和土工作业。
从护木到护墓,守护老祖宗的文物
上世纪60年代,八岭山古墓群的核心区建起了八岭山林场。后来,王方哲当起了林场的生产队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农村建房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八岭山林场便成了木材盗伐的重灾区。
1989年,王方哲加入林场的护林队。有一次,他在大郭家冢巡山时发现一个直径约1.5米、约6米深的洞。王方哲顿时警觉:这不像在砍树!
次年,当王方哲再次巡山时惊奇地发现,洞穴被挖深了3米多,洞口散落着金黄色的铜器,还有红色花纹的陶器。
“不好,有人盗墓!”王方哲感到震惊。为保护“沉睡在地底下的历史”,王方哲由护林员“变身”护墓员,一干就是一辈子。
护墓员王方哲在荆州区八岭山林场巡山护墓
30多年来,他几乎踏遍了八岭山林场的每一寸土地。“每天要走10多小时,带着干粮走一天。”王方哲下定决心,誓死与盗墓分子斗争到底。
有一次,正在巡山的王方哲突然遭遇3名陌生男子殴打。拖着满身带血的身体,他走了3小时才回到家中。
年迈的母亲见状一病不起,临终前哭着劝他不要当护墓员,但王方哲并没有听从。一次,正在八岭山林场蚂蚁山巡山的王方哲,见有人在古墓上打探方,他当即大声呵斥。盗墓分子的威胁并没有吓退王方哲,后来朝他站立的方向开枪后逃跑。
王方哲说,巡山护墓,要守住自己的良心。有一次,王方哲巡山时遭遇一名盗墓者的威逼利诱。对方提着一大袋现金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王方哲态度坚决:“除非我死,否则你别想干坏事!”
30多年来,面对盗墓分子,王方哲没有一次后退。他甚至对爱人曾宪英说:“我如果24小时没回家,你就赶紧报警。”
人防+技防,让文物保护更有力
不过,有了护墓队员和全方位科技防护手段的加持,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八岭山林场的盗墓行为几乎销声匿迹。
“人防、技防,几乎全部手段应用,让盗墓分子无可乘之机。”2020年,60后护墓员张祖雄接过护墓队队长的重任,他说,从2016年开始,八岭山林场建起了覆盖整个八岭山古墓群的监控系统,40个视频监控装置和415台光纤微振动探测仪,让古墓群的实时动态能够同步到监控中心,以此辅助人工巡山,这让文物保护工作更高效。近年来,荆州区的盗墓案件持续下降,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多年零发案。
2月3日,荆州区八岭山林场四代护墓员坚守在岗位守护文物
2024年,王方哲的徒弟75后护墓员徐森接替张祖雄,成为八岭山林场第三代护墓队长,而他面临的任务又有新变化。“巡山护墓、森林防火、野保工作等,都是我们护墓员关心的事。”徐森说,几代护墓员留下了好传统,他将跟随父辈的足迹,绝不让老祖宗留下的文物丢失一分。
正月初六下午,当天的巡山任务完成后,王方哲、张祖雄、徐森三代护墓队长来到八岭山古墓群监控中心,与90后护墓员周琪组成了四代护墓员,联袂进行视频巡山。
2月3日,荆州区八岭山林场四代护墓员坚守在岗位守护文物
“古墓群实现了监控全覆盖,还有地波装置提供帮助,实现了远程巡山。”周琪是土生土长的八岭山林场人,之前干过销售,2018年5月,她加入八岭山古墓群监控中心,成为新生代护墓员。日常工作中,她主要通过视频监控巡查古墓群的实时动态。
“值夜班时,看着三十多个墓冢的监控画面,还是很害怕的。”周琪说,刚从事这份工作,每到夜班她一人值班时,安静的监控室时常让她感到恐惧。
2月3日,90后文物保护者周琪在荆州区八岭山古墓群监控中心对各墓冢实时监控
不过,周琪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并且一干就是7年。“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先祖留下的文物遗产,我们不去守,谁来守?”她说。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目前,荆州区共设置38处哨所,聘请了22支护墓队、219名护墓员。护墓员每天巡山10多个小时,经常持续到次日凌晨。每年除夕夜,荆州区主要领导都要带队巡墓,慰问护墓员,这一传统已保持27年。
“向党汇报,向人民汇报,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我们一点都没丢。”如今,先后退休的王方哲、张祖雄还经常相约巡山护墓,王方哲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