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浅谈一个大模型如何从无到有

龅牙兔谈科技 2024-06-14 05:19:18

在笔者之前文章中,如、、,我们都是从某个具体角度理解、落实大模型的规划和部署。本节我们将从高一层的维度来讨论大模型是如何从无到有的。

大语言模型(LLM)如 GPT、BERT 等已经成为现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进步。那么,如何从零开始创建一个大语言模型呢?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揭开这个过程的神秘面纱,并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大家理解每一步。

1. 数据收集什么是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创建大语言模型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大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网络文章、书籍、维基百科等各种来源。数据越多,模型学到的知识就越丰富。

如何收集数据?

我们可以使用网络爬虫工具(如 Scrapy)来自动从网上抓取数据。想象你在为一个图书馆收集书籍,每一本书都是模型学习的一部分。

import scrapyclass QuotesSpider(scrapy.Spider):name = "quotes"start_urls = ['http://quotes.toscrape.com/page/1/',]def parse(self, response):for quote in response.css('div.quote'):yield {'text': quote.css('span.text::text').get(),'author': quote.css('span small::text').get(),}next_page = response.css('li.next a::attr(href)').get()if next_page is not None:yield response.follow(next_page, self.parse)

2. 数据预处理什么是数据预处理?

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包含噪音、不一致格式等问题。数据预处理是清洗和规范化这些数据的过程,使其适合模型的训练。想象你在图书馆整理书籍,要去掉破损的页面和无关的内容。

如何预处理数据?

我们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去除特殊字符和标点:只保留有意义的文本部分。分词:将文本分解成单词或子词。去除停用词:如“the”、“is”等无意义的词。词干提取和词形还原:将单词还原为其基本形式。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预处理示例:

import refrom nltk.corpus import stopwordsfrom nltk.tokenize import word_tokenizefrom nltk.stem import PorterStemmerdef preprocess(text):text = re.sub(r'\W', ' ', text)text = re.sub(r'\s+', ' ', text)tokens = word_tokenize(text)tokens = [word.lower() for word in tokens if word.lower() not in stopwords.words('english')]stemmer = PorterStemmer()tokens = [stemmer.stem(word) for word in tokens]return ' '.join(tokens)sample_text = "This is an example sentence, demonstrating preprocessing!"print(preprocess(sample_text))

3. 模型架构选择什么是模型架构?

模型架构是大语言模型的核心设计。常用的架构有 LSTM、GRU、Transformer 等。现代大语言模型通常使用 Transformer 架构,因为它能够处理长文本依赖关系,且效率更高。

Transformer 架构简介

Transformer 架构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但在大多数语言模型中只使用编码器(如 BERT)或解码器(如 GPT)。它的核心是自注意力机制,可以并行处理输入数据。想象 Transformer 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他能在阅读文章时同时记住开头和结尾的内容。

4. 模型训练什么是模型训练?

训练是指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生成语言。训练需要大量计算资源,通常使用 GPU 或 TPU。想象模型训练就像是学生做作业,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算力规模的规划

a. 确定算力需求

在开始训练之前,需要估算所需的算力。这包括:

模型大小:参数数量越多,计算需求越大。比如 GPT-3 有 1750 亿个参数。数据量:数据集越大,计算需求越大。训练轮数:训练轮数越多,计算需求越大。

b. 选择硬件

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硬件:

GPU:适合并行计算,常用的有 NVIDIA Tesla、V100、A100 等。TPU:Google 提供的 Tensor Processing Unit,适合大规模深度学习任务。

c. 云计算资源

可以使用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资源,如 AWS、Google Cloud、Azure 等,它们提供按需计费的 GPU 和 TPU 资源。

如何训练模型?

我们使用框架如 TensorFlow 或 PyTorch 进行训练。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训练示例:

import torch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GPT2Tokenizer, GPT2LMHeadModeltokenizer = GPT2Tokenizer.from_pretrained("gpt2")model = GPT2LMHeadModel.from_pretrained("gpt2")inputs = tokenizer("Hello, my name is", return_tensors="pt")outputs = model(**inputs, labels=inputs["input_ids"])loss = outputs.lossloss.backward()

在实际操作中,训练大规模模型需要分布式训练框架,如 Horovod 或 DeepSpeed,以便在多台机器上并行训练。

5. 模型评估什么是模型评估?

评估是检测模型性能的过程,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生成语言。常用的评估指标有准确率、困惑度(Perplexity)等。想象评估模型就像是给学生考试,看看他在学习中掌握了多少知识。

如何评估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验证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评估,并计算其困惑度: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GPT2Tokenizer, GPT2LMHeadModeltokenizer = GPT2Tokenizer.from_pretrained("gpt2")model = GPT2LMHeadModel.from_pretrained("gpt2")inputs = tokenizer("Hello, my name is", return_tensors="pt")outputs = model(**inputs)logits = outputs.logits

6. 模型部署什么是模型部署?

部署是将训练好的模型放到实际环境中运行,使其能够提供服务,如聊天机器人、翻译服务等。想象部署模型就像是把学生送到工作岗位上,让他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

如何部署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 Docker 和 Kubernetes 等工具,将模型打包并部署到云端或服务器上。

# DockerfileFROM python:3.8-slimCOPY . /appWORKDIR /appRUN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CMD ["python", "app.py"]

案例研究:GPT-3 的创建过程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大语言模型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我们以 GPT-3 为例。

数据收集

OpenAI 团队收集了来自互联网上的大量文本数据,包括书籍、维基百科、新闻文章等,总数据量达数百GB。这些数据被用来训练模型,使其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语言能力。

数据预处理

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了严格的预处理,包括去除噪音和不相关内容、分词、去除停用词等。预处理后的数据被转换成模型可以理解的格式。

模型架构选择

GPT-3 采用了 Transformer 架构的解码器部分。这种架构允许模型在生成每个词时考虑前面的所有词,使其能够生成连贯且上下文相关的文本。

模型训练

GPT-3 的训练使用了高达 1750 亿个参数。这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OpenAI 使用了成千上万的 GPU 进行分布式训练。训练过程持续了数周时间,使用了数百万美元的计算资源。

模型评估

在训练过程中,OpenAI 团队不断使用验证数据集评估模型的性能,调整模型参数和超参数以提高准确性和流畅度。最终,GPT-3 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

模型部署

训练完成后,GPT-3 被部署在云端,供开发者通过 API 调用。OpenAI 提供了多种接口,使得 GPT-3 能够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聊天机器人、文本生成、翻译等。

总体看来,创建一个大语言模型从无到有涉及多个步骤: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型架构选择、模型训练(包括算力规划)、模型评估和模型部署。每一步都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和工具,最终构建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强大模型。

!!!【点赞】、【关注】不走丢^_^

!!!【点赞】、【关注】不走丢^_^



0 阅读:12

龅牙兔谈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