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八,好多朋友都已经开工上班了,连高速公路都不免费了。可古代大不同,古时候正月初八还是个重要的节日呢。“伊古重民天,祈谷实大祀。”正月初八,是古人尤为重视的“谷日”。
我们的先民也很有些浪漫情怀,要在一年起始之际卜算卜算收成,于是把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对应为鸡日、犬日、豕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谷日,若当天晴朗,则认为相应的生物繁盛“大有年”,如遇到阴雨天气,则觉得相对应的生物可能会有灾害,“收成不好”。而综合起来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正月初七日是人日,之前的初一到初六,对应的鸡狗猪羊牛马即“六畜兴旺”之“六畜”;而“民以食为天”,“人日”之后的正月初八便被设定为“谷日”。
传统农业社会里,“谷日”的重要性简直不言而喻。对于古人而言,谷日可以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皇帝每每都要亲自祭祀“祈谷”。“为民祈农祥,守礼敢从躬。”乾隆丁卯年(公元1747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祈谷斋居》诗曰:
祈谷斋居当谷日,转寅首祚倍寅恭。
重民三事曰惟祭,陈政九畴端在农。
节物漫教辉火树,舂容先自警宵钟。
明衣景仰宣尼慎,诗句清吟更有颙。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正月初八谷日“祈谷”典礼,要在北京天坛祈年殿隆重举行。祈年殿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现在我们到天坛游览,拔地通天,金碧辉煌,单单如此庄严、崇高、华美特异的“祈谷殿”就叫人惊叹不已了。
而具体到这首《祈谷斋居》,是乾隆皇帝在丁卯年为祈谷之“大祀”先行戒斋而写的感想诗。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几乎年年都亲躬谷日“祈年”,留有《祈谷斋居》诗三十多首。乾隆丁卯年这首《祈谷斋居》,诗歌第三句中的“重民三事”,以及第七句里的“宣尼慎”,都指向孔子光辉的“重民”思想。孔子字仲尼,汉平帝于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自此孔子被尊称为“宣尼”。“重民三事”则出自《论语·尧曰》第一章,“所重:民食、丧、祭。”意思是指,为政者所应重视的是,民众的吃饭问题和丧葬、祭祀问题。而“宣尼慎”之说,则来自《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意思是说,孔子所要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情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
追溯源流,“谷日”入诗,早自南宋便已出现。南宋王十朋《谷日立春》诗云:
谷日逢春日,江天弄佳气。
蔬盆杂蒿韭,一箸异乡味。
西畴农事动,问我归何未。
岂无二顷田,奚用五马贵。
王十朋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状元及第,名满天下。他曾出知饶州、夔州、湖州、泉州,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宋史》有传。他的这首诗第四句有“一箸异乡味”之语,明显写于其外任知州期间。而诗歌题目“谷日立春”表明,此年的正月初八谷日,恰逢立春节气,于是也便有了第三句所说“蔬盆杂蒿韭”之风俗,此即立春日的尝春、咬春、吃春盘,意思是说菜蔬盆里还有春蒿和春韭,与自己家乡的习俗略有不同——“春盘”各地有异,现今大致都有的便是吃萝卜,“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南宋张侃留有《谷日》诗二首:
姬旦陈王业,农官报岁功。
新晴春满野,宿雾晓披空。
卖卜烦邻叟,知时访老翁。
更须图夕雨,土脉尽丰融。
欲识田家趣,清溪曲抱村。
齐民当日术,学稼古人言。
瑞实归千室,馀功到小园。
元机亭育际,始见道尤尊。
张侃这两首《谷日》诗是“在野”口吻,但首句“姬旦陈王业”,也便定下了两诗高昂的基调。“姬旦”即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称之为“元圣”。而所谓周公之“陈王业”,则指向《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梓材》等篇,均传为周公所作,思想核心是“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也就是说,张侃这两首《谷日》诗,身在“小园”,眼前是“田家趣”,胸中则歌圣贤,祈盼天下大治,念想“齐民要术”;总归是在闲淡之致、清隽圆转内里,念晴念雨念齐民,忠君爱国,心忧天下。
谷日喜晴,“丰年谷日晴。”“谷旦占年喜得晴。”“谷日晴明好,丰年信可期。”而倘若谷日阴雨,则往往难免会让人心不安宁。元末明初陶宗仪《谷日雨》诗曰:
寒风剪剪雨冥冥,水白云黄菜麦青。
听得老农墙外语,今年不得看参星。
又如,明代李时勉《青县感怀》诗云:
人日晴明谷日阴,天时人事苦相寻。
停车兀作荒城月,一夜寒飙思莫禁。
然而,如果正月初八谷日下雪,则反被认为是吉兆,因为“瑞雪兆丰年”啊。明代李堣《谷日雪》歌曰:
风生阴壑气萧骚,春雪无多亦不消。
糁树浑为梅几朵,先花散作蝶千飘。
望中小径樵闻唱,画里前溪人渡桥。
此日阴云虽俗忌,雪为嘉瑞麦抽苗。
“谷日雪”“为嘉瑞”“麦抽苗”。又有梅花绽放,人渡溪桥,雪花如蝶飞舞,樵歌入耳动听,真是绝美的谷日春雪画境!
明代文士所写“谷日诗”最多,如,单就“谷日逢雪”主题,皇甫汸有《谷日候旨左顺门值雪》,文彭有《谷日迎春见雪》,王世贞写有《谷日雪作》……
“谷日偏宜雪”,“谷日更宜晴”。明代区大相议论生发,写有《谷日雪》与《谷日晴》两姊妹篇。区大相《谷日雪》诗曰:
谷日偏宜雪,花天正起风。
春归瑶圃外,润洒玉田中。
阁迥飘还集,阶暄落易融。
螟蝗今岁少,野老喜年丰。
瑞雪兆丰年,野老喜年丰。螟蝗今岁少,冻雪确实可杀死一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让人们对于今年的好收成更是充满了期待。
区大相《谷日晴》诗云:
谷日更宜晴,晴知百谷成。
人情先卜岁,禽语已催耕。
冻渚蒲芽短,春畦菜甲明。
惟欣田舍酒,归与老农倾。
诗里的“禽语已催耕”,应该是指布谷鸣叫,“布谷布谷,布谷布谷”……仿佛是在催促农人莫误农时,赶紧耕耘“布谷”。北宋蔡襄《稼村诗帖·其二》可为诗证,“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北宋释德洪《次韵邓公阁睡起》亦有云:“旅亭惊午梦,布谷正催耕。”
明代文士,也有谷日登山游览、探梅寻春之诗作见存。如,明代汪道昆《正月八日登舍后山即事》诗曰:
卜岁宜今日,登山出近邻。
松筠容我老,云物向人新。
祈谷村村社,探梅处处春。
交游知渐冷,童稚故相亲。
诗篇有着很浓重的文人落寞失意气息,但作为反衬的谷日风俗描画也倒是活灵活现。该诗首句是“卜岁宜今日”,此“今日”正是题目所写明的“正月八日”谷日。而颈联首句有“祈谷村村社”之语,是说谷日祭祀祈求丰年,也与十里八乡的春社结合起来,甚至想必可能村村都有游神、社舞、社戏之类的聚集活动,欢天喜地,热热闹闹。
“佳节西园燕赏同,相将才子集芳丛。”明清文人,也多有谷日雅集诗作留存。如明代文徵明《谷日孔周子重禄之南楼小集》诗曰:
灵荚初开第八蓂,玉梅新试两三英。
要知春早花期近,喜卜年丰谷旦晴。
绿醑不教虚节叙,白头聊复话平生。
相携莫便匆匆去,新月南楼正自明。
如此诗酒聚会,“喜卜年丰”仅仅成了雅集的由头。又如,明代李梦阳写有《谷日酬郑屠二省使携酒见访》,明代汪道昆有《谷日集读书台苏季作主》五言律诗,明代王世贞有《谷日登郧城东北门楼,时四山雪霁。因题曰“春雪楼”,而系以二律,用示郡僚》七言组诗,明代胡应麟有七言律诗《谷日同黎惟敬秘书、梁思伯中翰、丘汝谦计部、童子鸣康裕卿二山人、安茂卿文学,集朱在明宅,得宫字》,明代袁宏道写有《谷日小集五弟春草堂,得谷字限韵》诗。清代曹尔堪词《满江红·谷日放舟入南湖》有云:“正晴明、谷日应祈年,人人贺。”清代陈维崧《五福降中天·谷日和蘧庵先生仍用元旦韵》词曰:
春田踯躅开将遍,红透水桥烟驿。隔岁辛盘,昨宵金胜,又听青鸠得得。冱寒都释。正墙喔花冠,陇翻娇臆。且把农经一卷,映午余晴色。
春意窗楞先识。雨工行雨罢,茅檐寂。茜入梅园,翠归兰圃,裙幄料应铺密。欢生祈谷,兆叶占年,比闾安帖。闲看蜻蜓,钓竿丝上立。
陈维崧题目所云“仍用元旦韵”,是指他另先写有一首《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词作有“五更爆竹千门响,轰醒阳乌春睡”之语,以及书写“绣奁争早贴,宜春字”等“元旦”风情。而他的这首“谷日”词作,直言“祈谷”和“占年”,上片还提及“隔岁辛盘,昨宵金胜”,是指尝春“五辛盘”和立春日“剪彩胜”戴华胜民俗。而且,“映午余晴色”一语,正是“谷日更宜晴”的美好祈愿表达。
归结梳理,南宋以来直至明清,特别是由于明清两朝皇帝们的躬亲祭祀,谷日诗词歌赋一可谓洋洋大观。然而又总是似乎仅仅止于文人的视角,民间参与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那么,你知道你老家有哪些什么样儿的正月初八“谷日”的民风民俗吗?欢迎在文下留言里摆一摆,感谢不吝赐教,顺祝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