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东红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总量达5.3万亿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经济运行前稳、中低、后扬,一季度开局平稳,增长4.8%;二季度回落探底,增长4.3%;三季度企稳回升,增长4.6%,追平全国;四季度加速上扬,增长5.6%,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9个、1.9个、1.5个百分点。深入开展“两重”“两新”送解忧专项行动,协调解决问题7000余个,推动减退降税费超560亿元,金融让利202亿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91.8亿元。
二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项目投资加力推进,开展“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争取中央投资超2000亿元,大力实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四比四提高”,39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67.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消费市场加快恢复,推进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乐享消费·惠购三湘”等促消费活动1200余场,带动消费超1000亿元。
三是持续用力打造“三个高地”,新动能新优势不断集聚。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7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举办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4+4科创工程”全部实体化运行。“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核心技术20项,国家级科技人才突破1000人。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完成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获国务院批复。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超过1670家、到位资金突破6000亿元。
四是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区域共进成效明显。19个重大事项纳入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文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落地,湘中南部地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获国家支持,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来势向好。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完成生态绿心保护条例修订,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提高0.9个百分点,新增2个国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五是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3%,“十大重点民生实事”24个项目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稳步提高,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成投用。城镇新增就业79.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6%、居中部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高于全国水平1.8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双碳”战略,提前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
六是努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全年粮食总产615.6亿斤,粮安考核排名全国第一。成功应对年初迎峰度冬三轮冰冻雨雪天气和迎峰度夏三轮高温天气过程考验。全力推进化债方案落地实施,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保交楼、保交房交付率分别达到100%、98%,居全国前列。深入整治非法金融活动,动态摸排涉非涉众风险主体517个。实施团洲垸蓄滞洪区2.1万余人迁建试点,资兴4112户受灾群众春节前将首批搬进新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重特大事故连续两年“零发生”。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省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群众就业增收承压,重点领域风险仍然不少。但更要看到,我省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国家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面临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等系列政策机遇。特别是,随着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系统部署的改革举措深入推进,重大改革叠加重大政策,将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三、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进出口保稳提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9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全国一致。生态环境指标以国家下达任务为准。粮食产量616亿斤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把握好“五个必须坚持”,大力实施“七大攻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抢抓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加强政策研究与对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推动更多优势产品纳入“两新”政策补贴范围。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演出、数字等消费新热点。办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高质量做好“两重”建设工作。持续推动“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常态化开展“四比四提高”行动。组织实施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规范实施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建设。持续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出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积极创建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先导区。推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纵深推进“智赋万企”,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两业融合共进”行动,培育一批综合性服务平台。完善现代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开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行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校友回湘”“湘智兴湘”。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任务,形成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实施降低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持续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健全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规范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加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拓宽五大国际贸易通道覆盖面和服务面。高质量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四是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区域发展潜力动力。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长株潭生态绿心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促进长株潭衡岳协同配套发展,持续提升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载能力,健全洞庭湖生态保护治理机制,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引领工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五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强化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持续抓好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和耕地抛荒等治理。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科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
六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湖南。持续开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等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培育绿色建筑等低碳产业新增长点。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启动省双碳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七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推进全省就业服务“一张网”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优化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扎实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深化社保互联互通。
八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探索构建“连环债”清偿机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防控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央地金融监管协同。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白名单”扩围增效。加快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扎实做好迎峰度冬度夏能源保供。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