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賨城满目新——广安文旅焕颜记

乙巳春节,新文旅风起广安。

1月24日、26日、29日,新华社接连报道广安;

1月31日央视新闻现场直播走进广安,2月2日、3日央视新闻继续推介广安;

2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关注广安;

《经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新闻联播》……中省主流媒体高频聚焦,广安年味全网弥漫。

年味有多浓?数据可佐证:据第三方大数据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4%。

泼天的流量涌来,广安凭什么?归根结底在于一个“新”字。

一个个新地标,提高广安“能见度”——广安不夜城、沿口古镇、賨城里等“大手笔”重塑文旅生态,亮相即“出圈”。

一个个新业态,增强旅游吸引力——敦煌石窟、低空飞行、“穿越时空”等新项目刷新文旅内涵,释放强“磁力”。

一个个新体验,释放消费新动能——非遗展演、文创年货、地道美食等“广安味”丰富文旅供给,成留客“硬货”。

向新而行,解锁别样山河。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以来,广安持续擦亮“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变“旅游”为“旅居”,让“流量”成“留量”,以“人气”转“财气”。

聚力成势,终获量质齐升。产品供给力、旅游吸引力、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持续叠加,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融合态势、旺盛的消费增势不断攀升,广安文旅迎来黄金发展期。

迎风来新理念重塑文旅生态

早在春节假期到来之前,敦煌石窟艺术特展的“一把火”便昭示着:今年广安不一般!

敦煌石窟艺术特展,是广安首次引进的重量级文博大展。1月20日,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文博大展,把千年敦煌的文化瑰宝带到广安。市博物馆开启“人从众”模式,尽管每天延时开放至晚上8点30分也游客爆满。

敦煌石窟艺术特展惊艳亮相,广安文旅“王炸”接二连三——

1月23日,广安不夜城靓丽开街,这一融合广安文化与宋朝元素的新地标,是川东地区首个宋韵沉浸式演艺街区,带来“一秒穿越”的沉浸式体验;

1月24日,沿口古镇开门迎客,集千年古镇、美食古镇、龙舟古镇等众多“IP”于一身,全方位展示着“千里嘉陵,广安最美”,单日客流超10万人;

1月25日,賨城里开启缤纷夜生活,这个巧妙融合游船观光、灯光演艺、特色美食、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夜经济综合体,被誉为广安版“太古里”;

…………

全新核心产品接连亮相,与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华蓥山旅游区等传统“顶流”串起广安文旅新链条,广安文旅火爆“出圈”。

文旅“出圈”,并非偶然,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乘势而上,有战略、有战术,一步一步奋力实现。

以文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据广安GDP比重“半壁江山”,是拼经济搞建设的重要战场。文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广安不能只吃“邓小平故里”的老本!

一夜东风起。2022年5月,由文旅部、国家发改委、重庆市和四川省联合印发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将广安全域纳入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为广安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

迎风起跑!2022年12月29日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指明风向标。

顶层设计发力: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明确,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看战略——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坚定做活文旅,全速推进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建设。

看战术——充分发挥“红色、绿色、特色”资源优势,串珠成链、量质齐升,擦亮“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

行动紧锣密鼓:重大项目建设风生水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积蓄新动力——以改革开放精神谱系为核心,将邓小平故里旅游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挥清凉优势,将华蓥山打造成为川渝地区生态康养旅游名山;写好“水上、船上、岸上”文章,努力将“千里嘉陵,武胜最长”变为“千里嘉陵,广安最美”。

焕发新活力——以文化资源涵养发展底蕴,强化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力打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的文旅精品。

激发新动能——以四态融合打造特色场景,保护生态、提升文态、塑造形态、创新业态,做到叫好又叫座、有意义又有意思。

文旅产业深度转型,广安努力推出更多契合“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理念的项目和产品,把文旅产业核心产品亮出来。

借风势新体验点燃消费“爆点”

第一次乘坐直升机,第一次在空中领略家乡盛景——新的高度、新的体验,让七年级学生聂松无比难忘,心中升起对家乡浓浓的眷念和自豪。

低空旅游是广安文旅的新玩法之一。春节期间,广安启用两个低空飞行体验中心,市民和游客可乘坐直升机俯瞰大好风光。春节“打飞的”,为火热的文旅消费市场再添一把火。

新文旅是体验经济,游客为体验而买单。什么样的“特色大餐”才能吸引游客?广安有自己的“一招鲜”:策划推出魅力独具、内容丰富而又烟火气十足的活动,让新老消费场景都叫好又叫座。

把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示出来,把最有年味的乡村市集活跃起来,把最受欢迎的群众文化丰富起来——广安推出百余项特色文旅活动,向省内外游客发出“春节到广安·欢乐过大年”的热情邀约。

不管是广安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纷纷用脚步为广安文旅“投票”:本地市民不甘落后,一个景点不落挨个打卡;外来游客闻风而动,把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假期交给广安。

原计划带孩子去东北玩雪,临出发前两天,重庆游客陈虹昕改变了主意,广安五日游!她道出缘由:“听说今年广安大变样,有很多一定要打卡的新地标、新玩法,全家人都想来看看。”

陈虹昕的广安行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年初二在广安城区,看改陈后的“两馆”、焕然一新的牌坊村、敦煌石窟、广安不夜城;大年初三去武胜沿口古镇,赏非遗、看民俗、吃美食;大年初四到华蓥,看大熊猫、赏雪景、坐直升机……

大“IP”引流,新体验留客。广安高度重视游客的感受,将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源远流长的文化有更为生动具象的表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记忆点。

景区有耍头。

各大景区“花活儿”满满,广安不夜城以科技加持,创新“印象派大型实景情景剧场”,形成“文旅+商旅”的4.0模式;沿口古镇上千架无人机在嘉陵江上空以光影为笔、夜空为幕,描绘出巴国渔猎、汉初遗韵、武胜船歌、飞龙在天等梦幻图景;华蓥山旅游区邀请游客坐直升机赏雪、看网红大熊猫;前锋区欢喜坪旅游度假区推出云端滑雪、高山荡秋千、云顶大风车……

街上有看头。

广安主城区千龙千狮非遗展演,吸引了10.7万余人次现场观众、68.1万余人次网络观众;邻水县6支龙狮队伍、4台花车、8个展演方阵走上街头;前锋区游街表演宕渠双竹连响、桂兴唢呐、代市舞龙、花轿迎亲以及采莲船等民俗项目;华蓥市组建19支队伍进行滑竿抬幺妹、婚嫁歌、车车灯等非遗展示……

“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蛇’么都有!”广安各地,处处弥漫着更浓厚的年味、更丰富的文化味和更有温度的人情味,酿成浓郁而独特的广安味道,点燃消费“爆点”。

乘风起新气象释放澎湃动能

春节期间,广安不夜城每天接待游客超4万人,单日最高突破11万人次。

车流量大,停车困难?增设车位!

除在“核心”区域设置规划430个停车位,广安不夜城还在中端、远端区域及周边设置规划了近3300个停车位。

人流量大,出行困难?免费接送!

安排3台公交车,开通微循环免费公交接驳环线,广安不夜城实力宠粉。

以特色文旅引流,更用优质服务留客。8天的春节假期,广安人以真诚为“圈粉法宝”,把游客“捧在手心里”。

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微观场景,让游客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每天深夜下班后,广安不夜城演职人员李海刚累得只想倒头睡觉,但每当站上舞台,游客的掌声都让他瞬间“回血”;

记不清每天要开多少趟游览车,手和脸时常冻得发红,但邓小平故里旅游区观光车司机刘欢总是用笑容迎接每一位游客;

从除夕开始,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一大队一中队勤务辅警杨小花便在广安城区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每天大约要走2万步;

…………

演职人员、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只为游客在广安过个欢乐的春节。广安文旅更是无微不至,推出宠客服务暖心“十条”:发放文旅消费大礼包、景区门票免费送、交通违章柔性执法、旅游消费投诉提速办等,让游客游得安心、玩得开心。

一个个默默奉献的志愿者,用优质服务送上广安人民的滚烫热情——

正在上大学的毛金隆,主动穿上志愿者服装,迎着冬日的寒风坚守在广安不夜城,用日夜坚守让游客感受到广安的温暖;

广安市博物馆门口,外地游客蒋坤明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身着红衣的志愿者主动上前,帮助他顺利进馆参观,为他热情讲解;

广安客运枢纽站的爱心志愿服务站,志愿者李彪接待了一拨又一拨外地游客,帮助他们寄存行李、租借轮椅、手机充电、指引路线;

…………

人人都是东道主。14个爱心志愿服务站,3000余名志愿者,主动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暖心服务,在游客心中留下最美的风景。一个个奉献的身姿,展示着新时代的广安形象,也呈现出追梦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新气象。

广安文旅的每一次进步,皆因全力以赴。奋进的征程中,广安人民见识过“风起”的力量,也品尝到“乘风”的甜头,更坚定了“追风”的信心。“出圈”之后,奋力实现从“网红”向“长红”,广安文旅继续奋勇前行。

追风路上,不以山海为远。广安将持续丰富业态空间、布局多元项目、重塑城乡风貌,不断激活新文旅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向新而行,不以日月为限。广安更将凝心聚力、一往无前,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全速推进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奔赴新文旅,广安乘风向前!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