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蒋敏华
去年10月,《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未来杭州城市如何变?一时之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月6日,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了这份总规,10年后的杭州蓝图也随之清晰浮出水面。那么,这份总规对楼市而言透露了哪些信号?
首先是人口增量。根据总规要求,到2035年,杭州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500万以内,城镇化率达到90%左右,实际服务管理人口2000万。2023年末杭州常住人口1252.2万人,也就是说到2035年杭州常住人口将保持年均20万左右的经增量,这将成为杭州楼市稳定的支撑力量。此外,2023年末杭州城镇化率84.2%,若2035年达到90%,还将撬动数十万本地农村进城人口的住房需求。在全国人口总量下降的大趋势下,若杭州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意味着将对全国其他区域产生虹吸效应。
其次是土地供应。今后的总体供地思路是“地随人走”,在中心城区适度控制老城新增住宅用地规模,引导新增居住用地向城西科创大走廊、大城北、江南科技城、临平数智城等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集聚;在市区层面,引导新增居住用地向钱塘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滨富合作区等重点产业平台集聚,显然这些区域将成为杭州未来的供地大户。此外,总规还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增加保障性住房和小户型商品房供应,将会有更多“地铁盘”为购房者提供选择。
再次是城市格局。总规明确提出杭州要构建“一主六辅三城、三江两脉八带”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国土空间结构。其中主城范围包括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区及萧山、余杭、临平、钱塘紧密联动的重点板块组成(未科云城、良渚、勾庄、崇贤、乔司翁梅、世纪城、市北、北干西、闻堰等板块)。这些新纳入主城范围的板块,虽然行政区划没有变化,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注入更多的资源,值得高看一眼。
最后是人居环境。总规要求构建15分钟步行生活圈,平均规模3平方千米-5平方千米,服务常住人口约5万-10万人,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构建儿童友好、青年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等全民友好社区,围绕各类人群的实际需求提升和优化服务设施,力争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文有悦享、体有康达、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此外,还提出了到2035年绿道建成5000公里以上的目标,基本实现居民5分钟步行即可到达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