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舟山市举行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2024年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4年
舟山大力实施“985”行动
加快建设九大产业链和
“155”制造业集群
交出了一份工业经济高分报表
↓↓↓
-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千亿元,达到4192.6亿元,同比增长8.3%,在4年内第3次迈上千亿级新台阶;
-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千亿元,达到1024.9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居全省第2,连续第6年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5%;
-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6.9%,增速均居全省第1,工业“压舱石”作用突出。
2024年12月,正在建设中的金塘新材料产业园图/姚凯乐
舟山围绕
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建设
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1)船舶海工、水产加工、螺杆塑机等6大传统行业产值增长超两位数,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2.9%、17.5%,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1.9%。
(2)推动工业领域“两重”“两新”政策落地显效,鱼山高性能树脂、定海华康生物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
(3)实施“抓大扶中育小”战略,3年内,规上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产值上十亿企业家数分别增加33%、138%、42%,“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超1/4,浙石化入选全省“雄鹰企业”,舟山中远等4家企业成为全省首批链主型企业。
(4)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2%,增速列全省第1,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53.8万元,列全省第2,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图源: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黑文传媒
2025年,舟山将
重点抓好产业平台能级提升、
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重点项目投资扩量和
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等攻坚任务
争取实现新升规企业40家以上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50家
产值上十亿企业达30家
推动工业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
迈上更高台阶!
媒体提问环节
问题一:舟山工业在短短4年内第3次迈上千亿级台阶,增速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请问取得这些成绩背后,主要有哪些关键举措?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盛盛作答
舟山作为海岛地区,工业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坚持走“工业强市”发展之路,统筹部署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985”行动,有力发挥工业“压舱石”支撑作用。主要举措有:
一、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把集群做得更大。围绕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结合我市产业特色,部署实施全市“155”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对每个产业制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加快推动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2021年来,“155”产业集群的产值累计增长160%,占到全市工业比重达90%以上,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
二、推进项目提速赋能,把项目建得更快。坚持项目为王,以九大产业链建设为龙头,实施先进制造“100行动”,谋划招引新材料、海工装备、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大宗商品加工制造等产业链项目。制定重点制造业项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全流程落实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投产等环节的管理服务,2021年来,全市工业投资累计超2000亿元,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固投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把企业培育得更多。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规下企业—小升规—专精特新—产值上十亿—链主企业”培育体系,打好“建库培育、动态管理、精准服务、政策激励”组合拳。2021年来,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409家增加到546家,增多33%;产值上十亿企业从19家增加到27家,增多42%;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从60家增加到143家,增多138%。
下步,全市将按照“985”行动的倍增目标,扎扎实实抓工业抓项目,做好存量提升和增量培育两篇文章,全力推动2025年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争取实现2年左右迈上一个千亿级新台阶的发展目标。
问题二:舟山工业在规模总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的质量效益情况如何?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张凯作答
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不仅仅体现在快速扩“量”上,也在提“质”和增“效”上持续发力。
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链延链补链、高质量项目招引等举措,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石化行业中新材料产值比重持续升高,船舶行业中高新船舶产品大幅增加,水产行业加速向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方向升级,新能源制造等填补空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1.9%,占比列全省第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5%,分别列全省第1、第2。
二、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开展“服务企业解难题稳增长提信心”活动,顶格落实“8+4”政策包、先进制造抵减等惠企政策,推动降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等要素成本,全年完成企业减负达6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舟企兑”平台年度兑现政策资金20.4亿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率达到90%以上,全省领先。
三、不断提高工业亩均效益。近年来,全市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和制造业“腾笼换鸟”,基本完成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的帮扶提升,工业企业厂区环境焕新升级,“机器上楼”“工业上楼”推广普及,全市工业企业税收贡献占比超60%,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53.8万元,列全省第2。
问题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下步我们有什么工作计划?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张波娜作答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舟山工业经济持续做大做强的主要抓手。
一、改造提升主导产业。紧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聚焦化工节能降碳、船舶修造提升、水产全流程自动化、螺杆制造数字化等领域,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支持传统行业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发展海工装备、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抢先布局低空经济、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努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规模成体系,成为工业经济新引擎。
三、推动两创融合发展。出台《全市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行动方案》,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一批制造业高技术人才,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