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的温馨氛围中时,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有一群人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身着白衣,坚守“医”线,呵护新生,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
产房:助产士的不变坚守
春节期间,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共迎来了242个可爱的新生命。这些小天使的降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除夕夜,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房,产妇闫女士正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分娩。尽管闫女士自身的职业是一名医生,心里还是十分忐忑不安。
除夕夜10点,助产士何淑娟接班后,了解到闫女士对自己分娩进展信心不足。何淑娟全面了解病情,耐心沟通,指导闫女士使用分娩支持工具——导乐球。闫女士配合很好,身体的不适感得到了极大改善,她不禁感叹:“今晚看到同行就像看到亲人,安全感爆棚。”
在助产士的指导和心理疏导下,产程进展迅速。入分娩间40分钟后,闫女士顺利分娩,迎来一位漂亮的蛇年小天使。
每当春节来临,产房里,产妇和家属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同时也夹杂着对分娩的紧张和期待。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里,助产士们却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尽管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助产士何淑娟说:“看到新生命平安降生,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助产士何淑娟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生儿外科:手术室里的别样温暖
大年初一的凌晨,医院里依旧灯火通明,新生儿外科主任黄华、医生黄泓玮刚刚结束一台紧张的手术,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坚定。一名出生仅一天多的新生儿,被新生儿内科从外院紧急接诊入院。经过黄泓玮的会诊,小生命被诊断为肠扭转、肠坏死,情况危急,必须立即进行急诊手术。
∆手术室医务人员抢救肠扭转患儿
手术台上,每一个操作都关乎着孩子的生死存亡。术前黄华评估患儿需要输血,可血袋里的血温度较低,由于马上要做手术,时间紧急,为了能让孩子在手术中减少失温,黄华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举动——用自己的体温为血袋加热。手术顺利完成后,患儿被及时转到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结束了急诊手术后,黄华又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为病房尚未出院的患儿及家属带去了新春的祝福,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回家与家人团圆。
随后的两天里,分别又有两名患儿入院。经过相关检查,分别确定为高位肛门闭锁及肠狭窄。两名患儿均腹胀明显,情况不容乐观。黄华和楚向阳医生没有丝毫犹豫,紧急为两名患儿实施了急诊手术。手术室内,无影灯下,他们全神贯注,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与时间赛跑,只为给孩子的未来争取一线生机。如今,这两名患儿已经从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正一步步朝着康复迈进。
新生儿外科的医护人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用无私奉献点亮了新生儿的生命之光。
NICU:奋战“医”线,呵护新生
春节期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科(NICU)住院患儿人数并没有因为过年而下降,持续居高不下,病区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危重患者有50余人。绝大多数患儿病情不稳定,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甚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新生儿抢救措施。
大年初一,副院长徐发林、科主任董慧芳、副主任李文丽和总护士长赵晨静、护士长李智瑞一如既往地进行医护查房,关注重点病人,了解患儿病情,带领大家做好危重病人的收治、抢救和护理工作。
节日期间,所有护理人员跟平日里一样认真地给患儿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病情,无微不至地进行着每一项护理工作:喂奶、换尿裤、吸痰、排痰、输血、换药、给穿刺困难的患儿置PICC……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对于怀有身孕的医生华敏敏来说意义非凡。华敏敏的除夕夜班特别忙碌,一晚上穿梭在各个病房房间不停地处理各种各类病情问题: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经皮氧饱和有波动的、心律失常等;同时不断接收新入院的早产患儿,并耐心地与家长沟通病情,参与危重患儿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机械通气的管理,不知不觉已看到蛇年第一天窗外黎明的霞光。
对NICU医护人员来说,春节是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是昼夜不停地呵护新生,是不负监护室门外焦急万分家长的期待。春节的坚守早已成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习惯。生命所系,不负重托,NICU全体医护人员呵护新生、筑梦未来,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妇科盆底重建病区:特别的新年礼物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天刚蒙蒙亮,医院的走廊里就传来了热闹的声音。妇科盆底重建病区护士长侯影带领着一群白衣天使们,她们手里端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水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他们穿梭在病房之间,为每一位住院的病人送上这份特别的新年礼物。
一位年迈的病人感动地说:“在医院过年,本以为会很冷清,没想到你们这么贴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关怀。”侯影微笑着回应:“我们就是您的家人,希望您在这里也能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新年。”
除了水饺,医务人员还准备了其他的新年小礼物,一包包糖果,祝愿每一个患者新年甜甜蜜蜜,整个科室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温馨,病人们虽然身体上承受着病痛,但心灵上却得到了安慰。
春节假期里,妇科盆底重建病区为方便有需求的患者们春节就医,门诊及病房人员正常运转,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就诊者。
眼科:高效救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
大年初二,当新年的钟声还在人们耳畔回响,一名出生孕周27周+6天、体重仅750g的超早产儿,目前矫正胎龄36周+2天,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常规眼底筛查时,发现该患儿双眼视网膜血管怒张迂曲明显,并伴有虹膜新生血管形成,被诊断为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ROP),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患儿将面临失明的严重风险。
随即,眼科副主任医师荣军博博士团队与新生儿科主任董慧芳所带领的专家组迅速进行了联合诊疗。在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后,荣军博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双眼玻璃体腔注药术。整个救治过程高效、精准、迅速,通过这次及时的治疗,有效控制了患儿双眼病情的进展。
此次ROP救治过程中,全院联动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眼科、新生儿科和手术室等多个科室紧密配合,医务人员以患儿健康为先,放弃休假,主动返岗,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通过此次成功救治案例,再次彰显了其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方面的地位。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医师提醒广大家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严重威胁早产儿视力的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筛查和干预是关键。
口腔科:热心服务,守护口腔健康
春节假期,郑大三附院口腔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岗位,用责任和奉献守护着患者的口腔健康。春节期间口腔科共接诊患者323人次,其中儿童青少年龋齿及牙齿矫正患者占比超过60%。
节日期间,走亲访友、聚餐聚会增多,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加上作息不规律,容易诱发各种口腔问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龋齿、牙痛等问题。为此,口腔科提前部署,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值班,确保节日期间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春节期间,我们接诊的患者中,儿童青少年龋齿治疗和牙齿矫正的患者明显增多。”口腔科主任孙舒寒说到,很多家长平时工作繁忙,趁着假期带孩子来看牙,还有一些学生也选择在假期进行牙齿矫正。
除夕,一位斯里兰卡国际友人被牙疼困扰了多日,身在异国他乡的他怀着忐忑的心来到郑大三附院口腔科寻求帮助,口腔科医护人员热心服务,英汉沟通无障碍,为他完成CT检查,并借助翻译软件为他详细讲解治疗方案,治疗解除牙疼困扰,收到他的感谢花束。
郑大三附院口腔科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用坚守和奉献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为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增添了一份温暖和保障。
手术麻醉科:专业的支持与守护
节日期间,手术麻醉科的医护人员以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帮助患者度过手术难关。术前,他们精心评估患者状况,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术中,他们全神贯注地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术后,他们细心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手术麻醉科的专业支持。
消防监控室:筑牢医院安全防线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医院消防监控室依然闪烁着忙碌的灯光。六名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在消防监控室,用"火眼金睛"守护着全院的消防安全与治安秩序。“屏幕前的坚守,是为了让医患都能安心过年。”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用责任与专业筑起生命财产的"防护墙",让节日的红灯笼映照出更温暖的平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