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铜仁印江:木耳丰收采摘忙

本文约908字,阅读约需2分钟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田牛强梁国攀)近日,随着天气转暖,印江自治县木耳迎来采收高峰期。

村民采摘木耳现场(图片由印江融媒体中心提供)

记者走进印江自治县合水、郎溪等镇看到,坝区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长势旺盛。采摘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木耳。

“在高寨坝区,我家有1.5亩的土地租给老板种水稻、木耳,在水稻和木耳种植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在坝区务工,不仅能够挣工钱,还有一份流转费。”合水镇高寨村村民田景凤说。

合水镇兴旺村村民在采摘木耳(图片由印江融媒体中心提供)

“今年种了30万棒黑木耳,务工费预计需要20多万元。”兴旺村坝区黑木耳种植大户吴忠蓉告诉记者。

同样,官庄村黑木耳也进入采收期,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忙于采收、晾晒黑木耳。

合水镇官庄村村民在采摘木耳(图片由印江融媒体中心提供)

2024年,合水镇整合土地资源,在新旺、新莲等8个村发展黑木耳种植。“合水镇今年发展黑木耳480多万棒,长势良好,预计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合水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任江林说。

朗溪镇河西村村民在采摘木耳(图片由印江融媒体中心提供)

在朗溪镇河西村生态智慧农场的黑木耳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簇簇黑木耳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

该农场负责人陈艳说:“今年是我种植黑木耳的第二年。去年,种植了30万棒,今年又扩大种植到37万棒。”

2024年,印江食用菌产业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增效益、带农户、促增收”发展思路,科学布局产业规划,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巩固发展食用菌专业村。该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专业菇农”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进良种良技良法,大力推广“稻耳轮作”栽培方式,实施“千户万菇”行动,坚持“适林适菌”发展,强化废弃菌棒综合利用处置,支持食用菌精深加工,加快了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4年年底,印江完成食用菌种植2.2亿棒(2.2万亩),实现产量11.06万吨、综合产值9.21亿元。累计培育家庭农场57家、专业菇农1200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务工2700余人,实现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一审:梁国攀

二审:周中英

三审:张天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