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始终坚持法治为民宗旨,聚焦法治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了法治力量。
打造“法庭+”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模式
扬中市人民法院
进网格参与矛盾化解
建成镇、村级“融合法庭”54个,深度融合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和村级工作站,实现纠纷联合化解、预诊评估、诉前调解、调解培训指导等功能聚合。72名法官、法官助理深入全市85个村(社区),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指导调解和法治宣讲,2024年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700余起。联合民政部门建立全市首个婚姻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在派出法庭设立“康乃馨家庭工作室”,打造集法律咨询、诉调对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功能于一体的家事纠纷调处平台,2024年诉前化解婚姻家庭纠纷46件。在基层法庭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法官和人大代表每月共同进网入格,助力推进无讼村居建设。
建立健全盗窃类侵财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
全力构建岛城版民意无盗新模式
扬中市公安局
制定《关于成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团队实施方案》,创新打造“扬安警随”视频感知平台。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搭建预警信息推送功能,实现对传统侵财违法犯罪的主动预防、精准打击,2024年以来打掉6个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抓获40人。采取“图侦研判、巡防抓捕、专业打击”三位一体模式,强化“破案与追赃”并重,最大限度缩短破案时间,扬中某母线有限公司公司财物被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追回人民币1761万元。2024年以来,全市盗窃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9.3%,全市盗窃案件破案率居镇江首位。
“向日葵”普法护苗品牌
丹徒区人民法院
探索构建“1+1+N”(即1个领导小组,1支青年志愿服务队,N家联合单位)融合普法模式,组建了一支由年轻法官、法官助理、江苏大学法学院学生组成的“向日葵”青年志愿服务队。定制“情景还原+模拟法庭+主题宣讲”普法套餐,以剧说法,“寓教于审”,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法治之旅。在“法眼新观察”“丹徒法院”官方抖音平台,全程直播“向日葵”普法护苗行动,呼吁网友共同关注和参与预防校园欺凌行动,最高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超20万人次。截至目前,活动共深入辖区各中、小学校13所,发放法律宣传册、活动倡议书、互动礼品近6000份,2300余名师生家长受到普法教育。
“1+N”枫桥心连心惠民工程
丹徒区人民检察院
开展刑事和解促进矛盾化解
全面畅通“信”“访”“网”“电”多种诉求反映渠道,实现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防止无序申诉、多头申诉。坚持案件办理与司法救助同步进行,针对发现的被害人家庭生活困难、犯罪嫌疑人无力赔偿等情形,主动开展救助36件38人。深化落实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制度,院领导包案办结的8件首次控告申诉案件,无一例上行申诉。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等参与信访听证7次,助推19件轻微刑事公诉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矛盾消弭。
打造“一庭二所一室”共建共治共享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貌
丹徒区辛丰镇人民政府
开展巡回审判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整合法庭、派出所、司法所、驻辛丰法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的资源力量,打造“一庭二所一室”共建共治共享,共同研判排查化解辖区矛盾纠纷。通过联合会商、指挥调度、分析研判、讨论交流、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人民群众反映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召开涉法涉诉会议10余次,普法宣传20场,自编自导自演《王大妈的赡养风波》《多一份关心,少一分被骗》等普法情景剧4部,依托巡回法庭、宗祠文化故事会等方式以案释法3次,提供法律服务300余人次,受理各类纠纷137件,成功化解134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8件。编辑:张亮审校:陈经纬核稿: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