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4年全省工信系统(设区市)亮点工作,共9个城市的10项工作上榜。其中,苏州、常州、徐州、连云港、泰州、扬州、南京、无锡等地工信部门的相关工作做法入选年度榜单,其中无锡市工信局两项工作上榜,成为唯一拿下两个“名额”的城市。
2024年,江苏省工信系统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锐意创新,协力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3%左右、保持基本稳定、全国最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89.0、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超额完成目标。
聚焦专精特新,赋能企业发展
苏州市持续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培育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346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79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已形成良好企业梯度培育格局。
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支撑城市能级跃升
常州市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不断擦亮“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通过高位谋划工作举措、整零协同构建生态、人才科创双轮驱动、拓展丰富场景应用、打造城市产业名片等方式,推动“发储送用网”全链条加速崛起,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全面构建“333”创新生态,加速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徐州市通过培育“创新中心、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三类创新主体,推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自主研发、协同创新、全球揭榜”三大攻关路径,推动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完善“政策支持、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三级保障体系,推动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推动工程机械产业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丰富悟空智算场景应用,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连云港市依托“悟空智算”算力中心资源,推动智算产业生态和医药产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全面优化药物试验设计、海量数据分析预测等工作,加速药物发现和设计过程。2024年,全市新获批1类新药3个,占全国新批1类新药10%;医药产业产值689亿元,同比增长8.5%。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海洋装备之都
南通船舶、海工规模分别占全国1/10、1/4。先后入选全国首批、省内唯一“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交付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储卸油平台、全球首艘第四代风电安装船等40多个大国重器和首制产品,省重点发展邮轮、大型LNG船、新型油气装备三大产品均在通突破。
聚焦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构建“一体两翼”全链条创新体系
泰州市以化工中试基地为突破口,搭建以“中试”为主体、以“研发”和“小试”为两翼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化工新材料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化工新材料离岸创新中心、集研发小试、仪器分析及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等载体,成为吸引高端人才“强磁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器”。
线上线下服务汇聚,全面赋能企业发展
扬州市谋划建设市县涉企部门全覆盖、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打通省市相关服务平台让政策直达快享、金融惠企服务指尖尽享、市县乡资源集聚共享等方式,促进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幅保持全省前列,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度大幅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连续两年总量倍增。
构建“部门+中心+公司”推进机制,实施全域场景创新
南京市以应用场景开放创新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应用场景”成为“产业风景”“城市美景”“科创胜景”。“三位一体”推动场景工作“全覆盖”,建立“部门+中心+公司”的应用场景推进机制,2024年对外发布应用场景超1100个,开放合作需求超3000个,举办近30场“宁创”系列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突出“人才+市场”两端发力,全方位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无锡汇集全市涉企服务力量,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五个方面形成50条内容,服务构建贯穿“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链主龙头企业”的“优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体系”。全市入围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企业数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
坚持抓整体和抓重点双向发力,持续塑强重点集群核心竞争力
无锡市以“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为主抓手,全面塑强产业体系新优势。该市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空天产业、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入选首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预计全年营收超2000亿元集群数量可达7个,其中超3000亿元2个,未来产业整体规模突破千亿。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徐兢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