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冥冥之中的安排

奇史怪谈 2025-04-24 16:07:22

大国走势看国运,人生道路有定数。

到了某个时候,那些对国际政治挺上心的人,心里头其实早有数了。毕竟嘛,每个时代都得有那么一两个标志性的人物站出来,甭管是五十年才冒一个尖儿,还是五百年才出一个奇才。

有了这么个人,那段历史就好像活了过来,有了灵魂。

中国在基辛格的均势策略里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也是这一理论的实际体现。因此,他最后一次出访,肯定会选择中国。

因此,早在四个月前,那个结果就已经尘埃落定了,不是我动手的,而是时间走到了那一步。

我们欢迎基辛格,不是因为他性格多好,或者他对中国有多亲近,关键在于,他的那些观点,跟咱们国家的利益对得上号。

把能拉拢的人都拉拢过来,而他则是这里面很关键的一环。

他一辈子都在努力保障美国的安宁和秩序,期间也干了不少不太对劲的事儿。

1969到1970年间,柬埔寨有好几十万人没了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又在背后支持军事独裁的皮诺切特,把左边的那个民选政府给推翻了;还有1971年巴基斯坦那边,死了伤了好多的平民,这里面也有他的“好手笔”。

他成为中国老百姓口中的“老朋友”,并非因为他真心对中国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瞅准了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日益增强的实力。

要是他过于强势且行事不讲道理,很可能会不小心伤害到他深爱的美国。

他一辈子都在把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说得很坏,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

当下在美国的街道上,有些人因为他的去世在高兴,放起了焰火。

因此,咱们别让那些满天飞的新闻报道给带跑了情绪,好像他真是个完美无缺的人似的。说白了,他们不过是各为其主,只不过比起现在西方的那些“政客”,他的政治手腕高明了不少,是个懂得互相欣赏的“政治家”。

咱们老百姓缺的就是对这世界实实在在的了解,动不动就容易被情绪带着走。

我们对“国家利益”这个概念不太清楚,它并不是说跟着宣传的风向走,而是要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个基本且客观的认识。

他对维护以前的国际规矩可是出了不少力,也帮咱们躲开了“核战争”这个大坑。不过话说回来,他终究就是一个深爱美国的本土人士,是个挺棒的美国政治家,就这么简单。

咱们盼着拜登政府能多采纳他的意见,但可惜啊,他的风光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没人买账。拜登政府呢,说到底也是历史的走向,这么一想,其实也不全是坏事。

中国早晚会成为美国最厉害的竞争对手,而且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脚步是谁也挡不住的。

咱们盼着能多出几个像基辛格那样的人物,但要是真没有,其实也无所谓。就拿那个被大家看作是美国未来总统热门的沙利文来说吧,他在短短两年里,就搞砸了两回大事情,战略上出了大岔子。

不过,正因为缺少了某些东西,一比较起来,时间的流逝才会慢慢展现出基辛格的聪明才智。

好多事情,其实早就有了它自己的路子,用不着咱们非得较劲去追求啥。

强大的对手成就精彩的比赛,时间会见证胜利的含金量。

0 阅读:0
奇史怪谈

奇史怪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