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年俗,体验非遗技艺,观看特色演出……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泉城济南推动文旅新融合,通过非遗展示展览展演、春联送福、非遗体验、创意市集等活动,构建沉浸式、多元化文旅新场景,推动非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赏花灯逛庙会,感受浓浓年味
行走、跳跃、翻滚、对舞……大年初一,颇具盛名的济南西关高跷队来到千佛山。在铿锵的鼓点指挥下,高跷队步调一致集体行进,演员夸张艳丽的装扮、惊险刺激的高跷技巧、丰富的肢体动作,将喜庆欢乐的浓厚年味瞬间拉满。
“一看到舞龙舞狮还有踩高跷,就感觉特别有年味儿。”从聊城来济南旅游的刘先生表示,“小时候在农村,正月里一听到锣鼓响就在家坐不住了,和小伙伴们追着去看踩高跷、舞龙舞狮的队伍。”
明湖市集舞狮(张铭摄)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推出《济南年俗地图》,全市20多处地点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市民游客可以按图探寻济南的独特年味。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推出了天下第一泉迎春花灯会和“泉城追光·庙趣明湖”新春庙会。白天,在庙会观看舞龙舞狮、鱼灯舞、非遗变脸等民俗主题表演,一赏泉城兔子王、老济南缠蜜、非遗糖画、软陶面塑等非遗技艺;夜晚,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彩灯连成一片,“火树银花不夜天”点亮了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趵突泉公园里,大型“千百度”、锦鲤呈祥等灯组与古色古香建筑相映生辉;五龙潭公园内,火树银花合,灯火连星汉……作为山东省省级民俗类非遗项目,趵突泉的花灯走过4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济南市民记忆中的春节符号。
“来趵突泉看花灯是我记忆里最有年味儿的活动。今年不但范围扩大了,科技感、艺术感更强了,而且很多花灯展示了济南本地的人文历史和非遗项目,很有泉城特色。”济南市民周先生表示。
春节期间,济南到处“花市灯如昼”:印象济南·泉世界打造以“鲤鱼跃龙门”为主题的花灯;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打造丰富多彩的蛇年主题灯会;章丘区组织明水古城、2025济南新春灯会·仙境奇缘花灯会;莱芜区组织春节元宵节广场文化活动春节元宵节灯展,无不营造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薪火相传,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正月初四,年味正浓,一场别开生面的“葫芦迎春”剪纸亲子互动活动在济南市美术馆展开。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秦绪荣现场讲解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基本技法。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投入到剪纸创作中。家长和孩子们互相配合,共同创作,剪出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葫芦,有的圆润饱满,有的小巧玲珑,还有的创意十足,点缀着各种花纹。春节期间,美术馆组织了非遗结艺、木版年画、剪纸等亲子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一拓、一印、一编、一剪中,留住中国记忆,传承文化薪火。
青少年是非遗赓续传承、薪火相传的有生力量。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让青少年认识非遗、了解非遗,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
1月31日,济南市文化馆开展的非遗体验活动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济南西藏中学的师生。通过参观非遗展厅、观看非遗展演、体验非遗技艺等活动形式,让100余位师生沉浸式感受我市非遗的独特魅力。
多功能厅内,笑声、掌声、喝彩声持续不断。大家被济南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娟演绎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之大战蝎子精》《新编东郭先生与狼》等经典剧目深深吸引。传承人还以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孙悟空”“狮子滚绣球”等影人造型为例,邀请同学们登台体验了影人的操作技巧。非遗体验环节,莱芜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桂利以《巳蛇添福》为例,亲身示范木版年画印制过程并耐心讲解技艺技巧,大家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拓印步骤。随着一幅幅充满文化气息、生动传神的木版年画陆续制作而成,学生们满满的收获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市民体验莱芜木版年画制作(张铭摄)
据了解,“我是小小传承人”非遗体验已经成为文化馆节假日期间的常规性活动,今年在小年和春节期间,该馆组织了木版年画、结艺、锡雕等多个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由传承人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非遗的艺术魅力。
积极创新,非遗N种“打开”方式
“千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伴随着熟悉的一句俗语,大年初一,吕剧《小姑贤》在济南市美术馆拉开帷幕。富有趣味的唱词、性格鲜明的人物,还有耳熟能详的唱腔,都深深吸引了观众。“之前都是在剧场看演出,在美术馆听戏还是第一次。”观众纷纷表示,在美术馆里看戏的感觉更真实、更震撼,能够清晰地看到演员的服饰、妆容以及细腻的表情,也能沉浸式地感受戏里的情节。
京剧、吕剧演出走进美术馆,拓展了“美术馆+”“传统戏曲+”的形式,让观众在戏曲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交融的新空间里,欣赏艺术美,享受新体验。
如何让古老非遗重焕生机?如何推动非遗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我市文旅单位积极创新,共同探索非遗更为有趣的“打开”方式。
畅游清照故里,感受宋风古韵。春节期间,在明水古城,易安诗会、璀璨花灯、百戏杂艺、南北民俗融合的非遗大集等活动,徐徐展开一幅别具特色的“大宋梦华录”,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最浓郁的新春氛围。在融创乐园,《金舞银蛇》铁花秀将传统打铁花、火壶表演与新春舞龙融合,演员们在水幕中演绎剧目,漫天铁花如银河倾泻,加之水幕的绚丽多彩,给游客带来一场难忘的感官盛宴。
春节期间,济南市博物馆聚焦非遗,结合春节特色和馆藏资源举办展览活动,包括线上年画展、非遗体验、非遗文创市集等。除了拓印、剪纸、舞龙,博物馆还举办了“壶中乾坤好运连连”穿汉服投壶活动。身着华丽汉服的参与者,宛如穿越时空的旅人,亲身体验了一把古人的雅致生活。投壶游戏更是备受青睐,让参与者在欢声笑语间领略到古代礼仪的独特韵味。
“结艺匠心创意市集”上,特色饰品琳琅满目,琉璃手串、葫芦挂坠等巧妙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展现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活力,让参与者在欣赏与体验中,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
“非遗+艺术”“非遗+旅游”“非遗+文创”……不但将春节的仪式感“拉满”,同时也让春节消费透着浓浓的文化味。在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追着非遗过大年成为这个假期旅游市场的顶流。在线旅游平台飞猪发布的《2025年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增40%。“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我们重新审视春节的独特与珍贵,让更多人了解春节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实质、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去传承弘扬并创新发展我们的春节文化,使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陈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