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多彩文章静待幸福来临——长沙县福临镇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春风掠过影珠山,拂过陈树湘故居的青砖黛瓦,将烈士的忠魂故事捎向远方。二月,长沙县福临镇长虹河示范片区的油菜苗已郁郁葱葱,农机在田间轰鸣,一片生机勃勃;待到三月春色满园,这里又将铺展“金黄万顷游人醉”的盛景。作为英雄陈树湘的故里、影珠山4A级景区的所在地,福临镇以红色精神为魂、以绿色生态为底,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出了多彩图景。

围绕“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康养福地,全面建成全国知名红旅小镇”目标,在长沙县“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的战略引领下,福临镇文旅产业异军突起。2024年共吸引了80万游客,带动文旅消费9000万元,让“流量”沉淀为富民“留量”。

擦亮“底色”,让福临“红”起来

2025年是陈树湘烈士诞辰120周年。这位写在共和国历史上的英雄,他的家乡仍在践行他的忠诚之路,延续着为人民谋发展的新篇章。福临镇在转型发展中,始终深挖“树湘精神”,使其成为福临文旅的红色引擎。

“忠诚之路”蜿蜒于影珠山脚下,串联起陈树湘故居、研学营地与影珠山景区。这条步道不仅是游客追寻红色记忆的纽带,更是福临镇抓党建促发展的精神图腾。今年,福临镇将以陈树湘诞辰120周年与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开展特色活动,以弘扬陈树湘对党绝对忠诚的伟大精神为主线,让烈士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在陈树湘烈士“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中,福临镇构建起红色教育体系。以陈树湘故居为核心,打造“忠诚之路”实景教学带、“断肠明志”精神传承带、“红培研学”实践体验带,创新“重走长征路”情景沙盘、沉浸式剧本研学等特色教学形式。

2024年9月,陈树湘红军小学开展《新编十送红军》情景研学活动,300余名师生在陈树湘纪念广场庄严集结,徒步忠诚之路,重现历史场景,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传承革命先辈的英勇与奉献精神。在长达2公里的“忠诚之路”上,学生们化身红军战士与苏区百姓,以四幕情景剧再现长征途中的送别、参军、军民互助等经典场景。

“今天的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同学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红色血脉的赓续中,福临镇正凝聚奋进力量,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秀出“绿色”,让乡村“靓”起来

福临镇茶坡里以“三减三加”重塑乡野——拆除杂乱猪舍、清理杂草杂树,腾出350米雨污分流管网与860米提质道路,让“芦花荻草映方塘”的乡野松弛感重回村落。10亩湿地变身生态研学区,30米亲水沉桥勾勒“四季幻境”,3.2亩荒地化作64块“三分福地”共享菜园,农耕体验与科普教育相映成趣。村民王娭毑主动腾地、组长郭新度带头拆楼,群众投工投劳的场景,诠释了“群众建才会群众管”的治理智慧。曾经的生猪养殖大村古华山村,依托“福临主理人”计划,以“四好”标准打造主题民宿、小微产业,实现“家家有生意、处处有事做”,小桥流水的诗意画卷中跃动着共富生机。

在夯实乡村基底的同时,福临镇以“开年即开战”的魄力擘画文旅新蓝图。2025年2月7日,全镇召开文旅产业提质动员会,发布福临镇《2025年度文旅产业提质实施方案》,锚定“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康养福地,全面建成全国知名红旅小镇”目标,以“添双筷子工程”“幸福公社”“慕春旅游季”等五大工程为抓手,吹响冲锋号角。

整合闲置农房打造青年社区、以赛事激活影珠山户外经济、串联多家农家乐塑造美食IP……通过盘活资源、提质服务、创新业态,游客从“过客”变“常客”,让文旅产业成为共同富裕的“金色引擎”。

坚守“本色”,让群众“富”起来

“景美了,游客多了,福临镇文旅火了!”这是近年来福临镇村民们由衷的心声,也是福临镇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文旅产业该如何带动群众增收?福临镇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初心”。

2023年10月,福临镇所辖7个村(社区)以镇村联建模式成立的福临盟农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运营。7个村(社区)以集体为单位出资,按出资比例分配股本,并根据持股比例分配利润。

镇村招募了一批有干劲、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来参与运营,导入市场资源,与集体经济以及个人形成协作,不断丰富和发展新业态,实现良性发展。

公司秉承“卖风景、强产业、引人才、富群众”理念,着力打造“党建红培+乡村休闲+研学教育”的乡旅发展新业态。结合升级后的福临驿站,对接全镇40余家农特产品企业、餐饮门店、民宿企业和农户等;按照“四好”标准推进“三小模式”,带动群众经营小型民宿、小微产业、小本生意来参与文旅发展;引导老百姓规范发展配套餐饮、住宿等,实现家门口创收。

“这是双起村的红薯片、影珠山村的土鸡蛋、古华山村的火焙鱼、金牛村的羊肚菌、孙家桥村的蜂蜜、福临铺社区的手工腐乳……”在福临驿站内福临盟公司负责人王博正在向游客介绍产品。农文旅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去年3月份,福临镇紧抓赏花热潮,顺势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整合餐饮、特产、农副产品、民宿等资源,鼓励村民通过“一个好庭院、一间好客房、一桌好饭菜、一份好特产”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共享旅游红利。

童联希便是吃上“旅游饭”的典型代表,仅仅在赏花季,他靠自家土菜一天能接待十几桌客人。油菜花节过后,他就投资60余万元对民宿进行了进一步升级,增加了客房数量、配套了KTV和麻将房等设施,准备接住一下波旅游财富。

“现在我们的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这都要感谢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童联希说。通过抱团发展,公司创造就业岗位40余个,实现营业额300余万元,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致富增收。

注重“暖色”,让生活“美”起来

“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像一家人!”福临镇影珠山村的黄炳炎老人眼眶湿润。2025年1月23日,长沙县“冬日暖阳在星沙・温暖餐桌”活动在福临镇影珠山村温馨启航,“温暖餐桌”活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共开展40余场活动惠及超500名群众,一餐饭暖了胃,更暖了心。如今,“五社联动”如活水汇流,社会贤达与慈善资源协同发力,文明实践从“独奏”变“交响”,让福临的乡风暖意流淌在每一处角落。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旺,更需乡风淳。福临镇创新村(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加社会贤达共同参与的“五+1”多维联动机制,由树湘公益发起人吴炯带动千名志愿者,用“温暖餐桌”“暖心年夜饭”“励学计划”“树湘公益课堂”“织女计划”等项目点亮困难群体的希望。党员带头、乡贤助力,文明新风浸润乡野,“好婆婆”“好少年”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明动能。

今日福临,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共振,文旅热潮与民生幸福共舞。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心执笔,将忠诚信仰化为实干担当,从金色花海到红色讲堂,从研学营地到康养民宿,福临镇正以“农文旅融合”为钥,解锁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奋力书写“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时代答卷。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