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年味仍浓,泰山九丰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一号大棚内一派忙碌景象。天刚蒙蒙亮,身为“棚长”的房泽华便出现在大棚里。
“快来,快来,尝尝口感咋样……”见记者一行走进大棚,房泽华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招呼起来。室外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田垄上,一串串番茄垂挂在秧苗之上,宛若精致的小灯笼。
沿着宽敞的棚内道路,记者跟着房泽华一起“巡逻”番茄。“以前老百姓没种过这种番茄,接触后才知道它是很‘娇气’的。”房泽华边给记者介绍边观察番茄长势,并逐一检查棚内各个设备运作是否正常。这样的“巡逻”,房泽华每天都要走十几趟。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8时许,阳光开始照射到大棚上,室温逐渐升高。房泽华掏出遥控器按下按钮,棚顶降温遮阳系统的“被子”便自动卷起。一座大棚长200米,宽40米,收棚仅需1个多小时,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这是房泽华日常工作的一个小镜头,也是智慧农业发展的缩影。
55岁的房泽华去年刚从煤矿退休,得知家门口要建番茄基地,闲不住的他便转身投入番茄种植。他是肥城市湖屯镇产业更迭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翻土、起垄、种苗、摘果……“棚长”就像这些番茄的“家长”,用辛勤的劳动参与每个生长环节。
“这里的番茄‘喝’的是过滤后的纯净水,‘住’的是24小时恒温的温室。”泰山九丰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综合部负责人介绍,番茄的最佳生长温度在17℃至28℃,天热了有新风系统降温,阴天了有植物生长灯补光,帮助番茄进行光合作用。
产业园由泰山农业集团与上海九丰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16亿元,规划占地253.33公顷,自2024年9月份成立以来,已建立起7栋新型无立柱大跨度日光温室。水肥一体机、多功能喷淋造雾系统、水源净化机、农业物联网系统、远程控制终端……在这些智慧农业设备的“保驾护航”下,番茄能够长得更快、品质更好。
种番茄是个技术活,村里的农民大多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像番茄这样需要精心养护的作物,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起初,看着7米多高的大棚、细嫩的秧苗和高科技设备,大家心里也打怵。“公司专门请了潍坊的农业专家给大家培训,这些‘大家伙’的操作很简单,技术人员教得也很细心。”房泽华说,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大家都成了“老把式”。
一到时间,“老把式”们就穿梭在大棚内,点花、打杈……各项管护工作同步进行。“在这干活挺方便的,离家近,活不累,时间也宽裕。”杨永兰家在肥城市湖屯镇东湖东村,她告诉记者,像她一样在泰山九丰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就业的女工大多是附近村民,这份工作既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和照顾孩子,收入也很可观。
产业园里,不光有“老把式”,也有“新农人”。去年研究生毕业的张浩便来到产业园,和同批的大学生一道成为“新农人”,他专门负责工程管理和生产运营,“未来我希望能够参与温室大棚的设计,在实践中边学边干,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进去。”言语间,张浩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能够在现代农业领域创造出一番辉煌业绩,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正拔地而起,接下来,房泽华会去往二号大棚继续担任“棚长”,从翻地开始新一轮的劳作;杨永兰干活细致、耐心,房泽华调离后,她将是一号大棚新“棚长”的最佳人选……
眼前,一株株新绿茁壮挺立,一茬接一茬的番茄热烈红火。摘下一颗番茄,酸中带甜,口味浓郁,回味悠长。
记者:毕凤玲
实习记者:冯子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