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9点多上第一节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做了一项大胆改革——一二年级学生全部9点之后上课。根据课表,孩子们可在8点50之后到校,接着是15分钟的诵读和15分钟的课间活动,第一节课正式上课的时间为9点20。这样的改革,在湖南属于首创。(2月8日《华声在线》)
之前,教育部办公厅曾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教育部出台“睡眠令”,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各地中小学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比如,有的实行“作业熔断机制”,有的推行“无作业日”,有的甚至干脆采取“不布置回家作业”等。表面上看,这些举措确实能够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睡眠得到更好的保障。
但是,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会让孩子“早点睡”。在学校里,老师依然会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在校做不完,接着回家做;而在家里,家长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然还会“逼”着孩子加班加点地刷习题。
此次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作出大胆改革,明确一二年级学生9点20上课,以充分保障学生10小时睡眠时间,这无疑是一种良苦用心之举。
但笔者不禁想问一句:让一二年级学生“推迟上课”,学生的睡眠时间就能得到保证了吗?一方面,如果学生课业负担不减,光靠“推迟上课”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另一方面,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推迟上课”,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很不现实。众所周知,一二年级的孩子都需要接送上下学,但家长也要上班,不可能在家坐等孩子睡到近九点钟。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推迟上课”,估计会给广大家长徒增更多的烦恼和麻烦,不但影响家长的正常上班,而且容易让孩子养成赖床的不良习惯。
同时,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推迟上课”,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统一管理。试问,一二年级的学生“推迟上课”了,那老师是不是也跟着“推迟到校”呢?还有,一二年级的学生稀稀拉拉地推迟进校,会不会影响正在上课的其他年级学生?这些“后遗症”显然都需要考虑进去。否则,就极易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笔者以为,与其“推迟上课”,倒不如从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入手。比如:严格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不给一二年级学生布置学科类的家庭作业,做到“零作业”。同时,家长也应切实履行管护和教育责任,不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远离网络游戏。如此双管齐下,才能让孩子在没有课业负担和网络沉迷的影响下,真正实现早点入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否则,课业负担不减轻,网络沉迷不消除,哪怕就是推迟到十点上课,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