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舟山小岛群众“迁得出、住得稳、过得好”

“这里好足嘞!”在普陀区虾峙镇离岛安养驿站,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老人们笑逐颜开、纷纷点赞。年近八旬的林小青感慨:生活方便多了,不用再为搬煤气瓶、买菜买米而担忧了。从大双山岛搬迁安置在这里的51位村民,一得闲就出来晒太阳,对新生活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在舟山,像大双山岛那样偏远的小岛依然存在。这些小岛上老年人居多,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性较差,人员来往和物资运输非常不方便。为了让偏远海岛的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确保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舟山于2023年底启动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计划2年内完成16个小岛迁居工作,通过人口集聚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岱山县改造闲置房屋为集中迁居点

要让群众迁出小岛,并不容易。为了打开群众心结,舟山坚持以人为本,把民声民意转化为具体举措,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展至小岛进城渔农民,并实施“权随人(户)走”,保持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权益等“三不变”,给迁居群众吃下“定心丸”。与此同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共抓的工作机制,各工作专班上岛耐心解释搬迁政策和好处,从思想上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把担心变期盼,目前已完成11个小岛迁居工作。

要让群众住得稳,就要让群众“融得进”。舟山创新打破户籍限制,出台医疗、养老、住房等渔农民集聚配套政策,推动迁居群众“同城同待遇”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在养老方面,研究制定《迁居养老“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率先实现市域统筹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在教育方面,市域一体谋篇布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撤并,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全部退出,全市98%的学前幼儿、99%的小学生、100%的初高中生均在“1+4”大岛接受优质教育;在住房方面,通过闲置盘活、变更用途等方式筹集迁居安置房源376套,并进行适居化改造,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围绕迁居群众所需所盼,舟山的这份高质量“民生答卷”,托起“稳稳的幸福”。

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过得好是目的。舟山打好强村富民组合拳,制定“一村一策一方案”,202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91%。搭好就业帮扶“致富桥”,建成22个零工服务点位,累计发布灵活就业岗位1.4万个,并做好兜底保障,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30个。“增设了保洁、厨师等岗位,帮助村民就业,也能更好地服务老人。”嵊泗县绿华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淑飞介绍说,西绿华岛、东库岛等部分嵊泗小岛迁居群众已居住在金平幸福驿家。

更精细、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让幸福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比如普陀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为有需要的大双山岛迁居群众提供送餐、助浴、助洁等暖民心服务,组织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免费义诊。岱山县不断拓展集中迁居点的服务渠道和方式,进一步优化“村级管理+志愿服务”模式,选派村干部驻点服务,当好大峧山村等迁居群众身边的“驿站管家”。

生活有盼头,日子有奔头。“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是舟山扎实推进海岛共同富裕的生动缩影。“舟山坚持把人口集聚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和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关键,推动群众得到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舟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舟山将继续聚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走好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富之路。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