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锅包之恋东北人家纯属偶然,在新城茶山浦水街寻找年味的午后,就近落座。菜单上的锅包肉仅18元一份,虽然分量也相应减少,作为休闲小食倒是正好。
一直在寻找好吃的锅包肉,没想到不经意间的尝试,一口惊艳。酸甜口,又酥又脆,裹着的里脊肉也特别香。
记忆里好吃的锅包肉,是在漠河的一家店
因为曾经吃到过又酥又脆且酸甜可口的锅包肉,会在某一时间生出想要吃到这一口的欲望。比如曾经游在漠河的那晚,突然就很想吃上锅包肉,手机上搜索大众点评的推荐,找到了那家在村里排名第一的店。在饭厅两面墙的照片菜单里,我一眼就找到了锅包肉。
点单时,却被店家无情拒绝,点菜的大娘执意认定我是吃不了的,说锅包肉吃两块就腻了,别说我是一人前来,就算是两个人,也是够呛。
所有的劝说之词,都阻挡不了一个吃货当时想要吃到的决心。知道对方是好意,于是重新打量那两面菜单墙,看来又看去,每张照片都及不上我想吃的锅包肉。我意志坚定地继续坚持,就锅包肉了,同时给老板吃了一颗定心丸,保证剩下的会打包。
这份锅包肉果然是我想要的滋味,外边裹着酸酸甜甜,咬一口,则是酥脆,里边的肉嚼巴嚼巴的,特别香。连着吃了好几块,直看得大娘目瞪口呆,问我多吃就腻味了吧。怎么可能,我竖起大拇指。平心而论,盆中的锅包肉分量不算小,但以我的一己之力,干掉三分之一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剩下的打包,冷了之后,哪怕是加热,口感口味已无法还原刚上桌时的风味。
东北小吃休闲吃正好,摆盘也好看
东北的菜量大,太过友好,只是吃不完也是浪费。开在舟山的东北菜店,大都入乡随俗地“缩”了盆量,当然,不管量大或量少,关键还要看吃到嘴里后是否可口。
曾在一家东北水饺店点过锅包肉,满心期待地等着它上桌,结果口感让人大失所望,裹在外面的酸甜口还勉强可以接受,裹在里面的肉硬硬的,若要严苛打分,连个及格分都没有。
本岛之内,难道就没有好吃的锅包肉?发现这家小店也是偶然,正月初三到茶山浦水街寻找年味,正是下午,五脏庙略有松动,距离晚餐还有一段时间。路过这家时以为是东北菜,店面不大,两面墙的窗玻璃,小店里的动静更是看得清楚。定睛一看,墙上的灯箱菜单表明这就是一家小吃店。店铺推荐的锅包肉仅要18元,想着分量也不会大,作为小吃正好。
既然落座,索性把特色都来一遍,茄盒、炸鸡架、东北干肠。也没有很想吃拌面,怕撑了,但是溜肉段拌面,可以试试。
老板娘应声,在敞开式的厨房里一阵忙碌,锅包肉率先上了桌。这一盆锅包肉有个好看的造型,盆子是立体的,后背一面镂空出一个圆形。七八块锅包肉堆叠在一起,泛着油亮的水晶光泽,面上插着两根细长的卡通竹签。
店家特地回东北,学来了几道特色手艺
叉起一块锅包肉咬到嘴里,又酥又脆,好吃,裹在外边的酸酸甜甜的糖醋滋味也是加分。炸鸡架和干肠随即都上了桌,看着外表是深色的酱红,吃着是完全炸透的酥脆,嚼起来很香。
三片茄盒装在白瓷盆里上了桌,本对这个名称并无兴趣,但总要尝试。“啊呜”一咬,也是同样的酥香脆,茄片里边夹着的肉馅仍是软的,微微爆汁。好嘛,本来想的是浅尝,这一口下去,连吃了两片。
溜肉段的拌面,除了面条本身,东北的溜肉段也是泛着晶莹剔透的光泽,肉香满满。就是面条有点拉垮,软趴趴的,不太好吃。当时没和老板娘说,再次造访的时候提出建议,把面条换成手工面更筋道,也能为拌面加分。来自东北的老板娘一回忆,正月初三那天是过年闭店后开门的第一天,有些食材还处于过年“休息”状态,比如店里原本用的就是有韧劲儿的手擀面,那天只能用普通的切面代替。之后就正常了,面条和上面的浇头,都很好吃。
也由此聊开去,比方夸赞他家的锅包肉特别好吃,而且这个分量也正好。老板李波说起自家的出品不无得意,开店前,妻子王柳桃特地回东北学了店里的这几道特色菜。开店时,两口子也是严格按照师傅教授的步骤,保证食材的新鲜,保证每一步流程。
小店每天从朝九到晚九,菜单慢慢增加着
所以锅包肉好吃,也是有它的道理的。有一回,有位点了锅包肉后吃到嘴里惊为天人的客人,当即问李波,他家这菜里有没有“科技与狠活”,不然怎么会这么好吃。
揭秘其实简单,自家的厨房都装着窗玻璃,是在客人眼皮子底下的透明操作。锅包肉选用的是里脊肉,每天现切现做现炸。
要说工艺,就非常复杂了。里脊肉洗完、切完,控干水分后再腌制。小小的一片肉前后要炸三遍。初炸用来定型,二炸要把肉给炸透了,第三次炸的时候,则要炸到外焦里酥。这还没完,还要再裹上调好的糖醋汁,才是好吃的锅包肉。
红肠和干肠也都是来自哈尔滨的秋林老牌子。还有菜单上的藕盒,不算是东北特色,是来自山东的美味,口味上自然也是往地道的方向复刻。有一回,来店里的山东客人吃着吃着竟然泪流满面,原来是唤起了思乡之情。因为只有媲美家乡的味道,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其实小店开起来时间不久,去年10月刚开业,夫妻俩每天从上午9点经营到夜里9点左右,慢慢地靠着过硬的口味迎来了许多客人。店里的菜单也在陆续增加中,除了这些小食,主食还有各种馅的饺子、拌面,新近又上了盖饭,选择越来越多了。
记者:朱蔚